師父表情嚴肅的告訴柳如玉:

“你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前提是,必須先要學會如何準確的診斷病人的病情。”

“在我們的中醫理論中,望,聞,問,切是診斷病情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只有透過仔細觀察、詢問和觸控,才能準確地判斷病情,從而並給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因此,作為一名醫生,在望,聞,問,切方面下功夫是非常必要的。”

“而其中,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望,聞,問,切中的“望”字。”

“所謂“望”,就是透過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苔等來判斷病情。”

“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需要深厚的醫學功底,並且還要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

“例如,病人面色蒼白可能意味著貧血或者可能失血過多;而舌苔厚膩則可能表示患者消化不良或體內溼氣過重。”

“這些都是做醫生需要關注的細節問題,有些狀況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加以處理,那就會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

師父語重心長地繼續對柳如玉說道:

“望,聞,問,切除了‘望’之外,還有其他三個步驟也同樣重要。”

他頓了一下,接著說:

“首先是‘聞’,這個聞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聽患者的語言、呼吸、咳嗽等聲音,嗅患者身體、口氣、分泌物等氣味。”

“它的特點是能夠捕捉到一些細微的變化,輔助我們判斷病情。”

“要知道很多的病變都會引起患者的聲音變化,患者身體、口氣、分泌物出現異常的氣味。”

“比如肺炎的時候就會有囉音,呼吸道炎症咳嗽聲音也會有很大的變化!”

師父說得很是詳細,讓柳如玉聽得入神。

她知道,這些知識對於診斷病情非常重要,但自已以前因為學的西醫,所以並沒有系統學習過這些知識。

現在聽師父這麼一說,她感覺到自已受益匪淺。

師父的話依然在繼續:

“在問診時,一定要仔細詢問患者的各種症狀、病史、生活習慣以及飲食起居等方面的情況。”

“這種方法全面而深入,能夠獲取大量的病情資料,幫助我們瞭解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

“不過,要有自已的判斷,也不要完全相信患者說的話,要能夠判斷出患者是否說的是假話!”

“一旦誤信了患者的假話,那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接著,師父又強調了切診的重要性:

“切診主要包括了切脈和按診。”

“透過脈象,可以反映出人體臟腑氣血的盛衰和執行狀況,從而可以判斷出患者的身體狀況。”

“而按診則可以讓我們瞭解到患者胸腹、肌膚、手足等部位的健康情況。”

“切診的特點在於,它的精準度相對較高,能夠提供有關脈象和區域性病症的具體資訊。”

最後,師父總結道:

“在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斷方法中,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就是相互補充、相互印證的。”

“我們只有將它們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全面、準確地把握患者的病情,為患者病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總之,作為一名合格的中醫醫生,必須熟練掌握望聞問切的技巧,以便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同時,還要不斷學習和研究新的醫療技術,提高自已的醫術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柳如玉一下子明白了,原來自已的醫術水平真的還有待提高,自已需要學習的醫學知識還有很多,原先的自已確實是急於求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