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農村裡面實行的是生產隊為單位的集體種地制度。

農民們以生產隊為單位,勞動的人叫做社員,社員們透過掙取工分來獲取收入。

每天分為早、午、晚三個時間段,由生產隊長負責按時敲響鐘聲,召集社員們參與集體勞動。

每年秋收過後,縣裡和鄉里都會組織興修水利設施的工程,還包括挖掘大型溝渠和河流等。

這些工程的時間長短不一,短則一個多月,長則數月之久。

每當開工前,村裡和隊裡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他們要搭建臨時的鍋灶,準備蒸饅頭用的蒸籠,並召開群眾動員會,挑選出身體強壯的勞動力參加施工,以免落後於其他兄弟生產隊。

當然,當地最受歡迎的活計當屬幫助農場興修水利了。

因為農場會給予報酬,而且還會提供免費又豐盛的伙食。

這就意味著原本無償的勞作現在變成了可以賺取報酬且享受免費餐食的好機會。

所以,每當有這樣的任務時,農場周邊的村莊都會爭先恐後地爭取,大家的積極性無比高漲,根本就無需進行任何動員!

這次農場裡在鹽鹼地上開挖溝渠和新挖河道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其中。

由於這次的河工工作地點遠離村莊。

因此,柳如玉也終於有了機會親眼目睹河工大部隊集體參與河工的壯觀景象。

到了開工的那天,河工們紛紛套上驢車、牛車,拉上事先準備好的鍋、灶、柴草以及各種工具,如大小平板車等,聲勢浩大,如一條長龍般浩浩蕩蕩的向著挖溝渠和新挖河道的目的地進發。

抵達工地後,他們迅速開始安營紮寨,盤起鍋灶,搭建起民工居住的草菴子,並在內部鋪滿麥秸,通常是十幾個人或二十幾個人會睡在同一間草菴子裡。

而每個帶隊的生產隊長則是會前往工地指揮部領取任務,然後在自已負責的那一塊工地上插上紅旗,這就標誌著這塊工地即將開始施工。

此時,工地上紅旗飄揚,人頭攢動,一派繁忙熱鬧的景象。

河工們幹勁十足,各自分工明確,有的挖土,有的運土,還有的負責加固堤壩,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氛圍瀰漫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逐漸升高,天氣變得炎熱起來,但河工們並沒有停下手中的活計,依然堅持勞作。

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期待和喜悅。

工地上設有農場領導親自坐鎮的挖河指揮部,還有幾個廣播喇叭,裡面放著當時流行的革命歌曲。

當然,那些包括我舍友在內的那些農場的廣播員們也很努力,她們用飽滿的熱情正在慷慨激昂的在及時播報著現在的工地戰報。

這次挖掘溝渠和新挖河道,沒有任何機械裝置,全靠人工操作,用大家都平板車拉運泥土。

而驢車和牛車的驢和牛都已經回去了,因為工程的工地這個地方特別熱鬧,大家生怕它們受傷或者受驚。

整個工程的工地上人來人往,人山人海,氣氛熱烈,一片繁忙的勞動景象。

挖溝渠和新挖河道,大家比拼的就是幹勁,展現的是力量。

在這片工地上,廣播裡播放著激昂的歌聲,河工們則喊出響亮的號子聲,共同譜寫出一首首勞動人民戰天鬥地的壯麗交響樂曲。

此外,每天清晨上工之前,工程的主管領導都會召開排程會,對前一天的工程進展進行總結。

他們表揚先進分子,批評落後者,並鼓勵所有河工都要奮勇爭先、不甘落後。

對於那些挖掘位置下方是堅硬石頭的困難地段,他們則是組織起了攻堅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