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因此受到傷害。

於是,車間主任決定親自去找那些人談談,希望能夠化解這場矛盾。

車間主任來到車間,找到了帶頭鬧事的幾個人。他語重心長地說道:

“你們都是工人階級,應該互相團結才對啊。柳振華雖然來自上海,但他也是為了國家的建設才來到這裡的。”

“他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做的都是最難的工作,從來沒有偷懶過。你們怎麼能這樣對待他呢?”

聽了車間主任的話,那幾個人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其中一個人開口道:

“主任,我們知道錯了。其實我們並不是針對他柳振華,只是覺得工資差距太大,心裡有些不平衡罷了。”

車間主任嘆了口氣,拍了拍那個人的肩膀,說道:

“孩子們,你們要明白,工資的高低並不能代表一切,柳振華千里迢迢過來幫我們搞建設也不容易。”

“只要我們努力工作,總會得到應有的回報的。”

“而且,我們都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而奮鬥,應該互相支援,共同進步。”

經過車間主任的這次談話,那些人意識到了自已的錯誤,暫時不再為難柳振華。

柳振華也感受到了車間主任對他的關心和支援,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已的價值。

不過那些人雖然對大哥柳振華的工資不服氣,但是大哥的那一手鍛工,鉗工和鈑金的技術讓他們無話可說!

按常理,大哥柳振華這個年齡在是無論如何到不了四級鍛工的。

可是大哥柳振華非常爭氣,在三年學徒工期間,在夜校高中拿到了高中文憑,因此,在定級的時候因為高中文憑直接定了二級。

第二年又因為技術出色,成功考過了三級鍛工!

而四級鍛工是大哥柳振華在64年在上海鋼鐵機械系統技術大比武的時候,成功取得了好名次,也因此晉級成為四級鍛工。

只是可惜,後來起風了,全國都一直沒有再加過工資。

而大哥柳振華後來用自已的真本事讓湖南機械廠裡面那些認為他工資太高的人再也不敢針對他了。

大哥柳振華在代表機械廠在省裡面的技術大比武的時候,甚至成功打敗了兄弟單位的兩名六級工,給廠裡取得了省個人第四名的好成績,讓廠裡一片譁然。

還有一次上面派給幾家機械廠製造大型開關箱的緊急任務,而他們機械廠全廠有能力做的僅僅三人。

另外兩位都是老工人,年齡大了手腳慢了,雖然技術還在,但是這個大型開關箱難度高,還因為其他人幫不上忙,所以做得非常慢。

幸虧大哥柳振華任勞任怨,一個人加班加點做出了七成的大型開關箱,終於及時完成了上面交代的任務。

而其他的兄弟廠家都沒有及時完成任務,都被批評了,只有他們機械廠被單獨表揚了。

而經過這兩件事情,也證明了車間主任的慧眼識人。

車間主任於是趁熱打鐵,安排柳振華做班組長帶徒弟,那些想學真本事的人都搶著做他徒弟。

大哥柳振華用這個自已的親身經歷告訴小妹柳如玉,只要自已有真本事,到哪裡,金子都能發光的!

大哥讓柳如玉趁現在還在華山醫院實習,把握機會,多學習醫學知識和技能,以後一定能夠用得上的!

要知道,華山醫院的那些老醫生都是全國最好的那些醫生,這個好機會必須把握住!

老爸柳紅巖認為大兒子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柳如玉在剩下的實習期裡,靜下心來,努力的和老醫生學習醫學知識和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