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寒山慧投了4張月票。)又是一年七月七,太陽才出來了沒一會子,村口那樹下就已經聚集了不少老頭老太太了。
拿著蒲扇一下下的扇著的王阿婆,她瞧見對面坐著的三嬸孃手上不停地繡著鞋面兒,就誇讚道:“你這手藝都能拿出去賣錢了。”
三嬸孃聞言放下針,笑著對王阿婆回話道:“嗐,就是給家裡的娃兒繡個虎頭鞋,跟外頭那鋪子裡頭賣得可差遠了。
給自家娃兒穿穿,咱自己個兒不嫌棄就是了。”
“哎呀,你這一說,今兒個咋沒瞧見你家大頭?”
大頭是李世良和趙敏生的男娃娃的小名兒,當初還是李母和鄭梅娘去給接生的。
因著這娃兒的頭大,很是讓趙敏遭了不少罪,才好不容易生下來的。
就給取了個好記的小名,大頭。
李世良心疼趙敏這次生產遭罪,特特和三嬸孃說了,讓趙敏坐了雙月子,好好養一養。
當時趙敏的孃家人來探望她和大頭的時候,個個都說趙敏這是到了福窩窩裡頭了。
這月子坐的是雙月子不說,還頓頓都是五六個荷包蛋給打著吃。
三嬸孃那真真是比趙母這個親孃都心疼趙敏呢。
往常,三嬸孃都是帶著大頭去送李硯秋上學堂,然後就於這棵樹下,看著大頭和其他娃兒玩兒,到得快午食了,就帶著大頭回家做飯,再去接李硯秋來家吃飯。
李家屯現在家家戶戶那都是一日三餐的,這都是和李十月家學的。
也是從村中有了造紙坊開始,李家屯那是家家戶戶都手裡頭攢了幾個錢的,這才捨得一日三頓的吃。
要不然,也就是一日兩餐罷了。
而這時候三嬸孃她就和王阿婆解釋道:“敏娘今兒個一早就帶著硯秋和大頭回孃家去了,我這才得了個空閒。
敏娘她二哥家又生了個娃兒,敏娘帶著孩子回去送禮去了。”
“就說呢,咋不見你帶大頭出來。
你家老三沒跟著一塊兒去?”
三嬸孃剛想回話,就聽見了吹吹打打的動靜兒從後頭傳了過來,這樹下一塊兒坐著的老頭老太太就都往那後頭去看。
有那眼不花的老頭瞧見了什麼,就回過頭對著眾人高喊道:“是十月她阿姐去迎親啦!”
王阿婆一聽這話,腦子裡頭這才想起來今兒個村裡是有大喜事的來!她兩手一拍喊道:“哎喲喂!
俺差點兒就忘了,今兒個是蔣先生和夏天成親的日子咧!”
然後王阿婆她轉過頭就朝著三嬸孃道:“你家老三是不是去府城接親去了?”
不用三嬸孃回答,王阿婆她就自說自話道:“俺就說嘛,你家老三那麼金貴他媳婦,哪裡會在媳婦回孃家的時候不去送一送的?
這是身上有喜事兒耽擱了啊!”
而被王阿婆提到的李世良,他這會子已經不在府城蔣家了,他和李十月李秋天幾人這會子正在三山縣裡李家買下的小院兒裡頭呢。
是的,蔣淮和李夏天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雖說當初李夏天從李十月口中得知了蔣淮曾經作為蔣慧君的暗探,於暗地裡把李十月和李家屯的事兒都一一寫下彙報給蔣慧君來。
當時李夏天還曾經說出:“他這個忘恩負義的卑鄙小人!”
可是,李夏天她終究還是放不下蔣淮。
哪怕過後李夏天再見到蔣淮的時候,從未給過他好臉;但是,情之一字,最是難解。這三年下來,蔣淮他水滴石穿,終是重新在李夏天的心上佔據了一角位置,得了李夏天的青睞。
男婚女嫁,那是世俗之人所為之事。
可李家屯李十月自己個兒定下的規矩是村中女娘不外嫁,只招贅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