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堅定地認為自己的道路沒錯,雖然犧牲了很多人,但只要探索宇宙,將來能夠造福全人類,他對林茹之說道:“任何技術的發展都是建立在犧牲上的,新技術淘汰舊技術,新工人淘汰舊工人。但技術發展之後,造福的人遠遠比犧牲的人多得多。”

林茹之心想說的有道理,可她肯定不願意成為犧牲者。畢竟犧牲者可沒機會享受科技的紅利,只有活下來才有機會。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肯定認為那些犧牲者是無辜的,他們不想犧牲。我也知道他們肯定不願意犧牲,但正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所以才需要有人讓他們犧牲。如果他們一直不犧牲,世界就無法發展。大家都說慈不掌兵,因為將軍要的是勝利,而不是保全軍隊。其實對科學家也是一樣,科學家需要的是進步,而不是蠅營狗苟。將軍用部隊的犧牲換取勝利,科學家也是用大家的犧牲換取進步。”

一套一套的,很有道理,林茹之心想李維也是為自己的背叛做了心理建設,整理了一套犧牲少數人成就大多數人的偉大理論。

理論上來說當然沒問題,可他真的認為科技發展的紅利可以普及更多人麼?難道不是紅利只能覆蓋少數人,犧牲才是大多數人麼?

“你認同我的話麼?”李維很希望林茹之能認同,因為林茹之是一個傑出女子,得到傑出女子的承認,他肯定會很高興。

“還是有部分道理的。”林茹之說道:“可是你這話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同。如果真的能得到認同,也不會只對我說了,完全可以昭告天下。”

“確實,大家不會認同我的,因為民眾是愚昧的,他們不會理解我的理念。”李維失望地說道。

李維說百姓是愚昧的,南宮家主卻說百姓想的太多需要愚昧。到底哪個才對?百姓到底是想得太多,還是本身就愚昧呢?

不如李維下地獄和南宮家主爭論一下好了。

林茹之承認發展需要犧牲,但李維完全沒有建立一個分配關係,用以確保發展的紅利可以普及更多人。發展是沒錯,犧牲也沒錯,但沒有分配關係大錯特錯。正是因為李維無法建立一個把科技紅利分給大家的分配關係,所以他才沒能力說服大家。

“這點我不敢苟同,在我看來民眾並不愚昧,反而很聰明。”“你的理念非常好,就是有一點點的小破綻,你無法保證發展紅利可以惠及大多數人。”林茹之說道。

“只要科技發展,時代進步,科技的成本就會越來越低,受到科技覆蓋的人群就會越來越多,這是市場規律,並不需要我保證什麼。”

“那百姓依舊沒有上升通道,他們這一代是犧牲的代價,下一代還是犧牲的代價,下下一代還是犧牲的代價。看似獲得了科技便利,但並沒有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他們不能成為決定者,而你和後代卻不會成為犧牲的代價。”“決定者和犧牲者的位置應該可以調換,這才是真正的確保。光是把低成本科技下沉到每個人手裡,這不過是小恩小惠罷了。畢竟他們可是用生命換取低成本科技,怎麼看都不合算。”

李維沉默了,因為這些事情他確實做不到,無法做出保證。輪換著犧牲麼?好像有點道理,可是如何做到?

“你確實是生意人,開出的條件總是那麼誘人。”李維說道:“可是根本沒辦法做到,至少我想不到落實的辦法。我只能想到科技發展,成本降低,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享受科技,從沒想過他們享受了科技,但他們的身份依舊是被犧牲的群體。”“但如果發展起來,到時候可以用科技代替犧牲,也不是不可以。”他突然想到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未來可以用科技就取代犧牲。

林茹之說道:“那就是最完美的狀態了,能不能達到先不說。就算真的能夠達到,也需要大量犧牲。”

“沒錯,為了以後不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