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不休的處境,不是非他不可。

張瑋看對方猶豫,就說道:“和貴族有仇的人多的是,你有這次機會也只是因為恰巧和韓府扯上關係罷了。不找你,我們可以找別人。”

這話已經很直白了,秦拙知道他不接受,自然有其他人可以取代他。於是他說道:“好,我接受。”

林茹之點頭說道:“那你就在牢房裡好好思索這個路線吧,我也會陸陸續續把我的思路寫給你,好好整理和創新,歷史就在你的手中。”

竟然被說得熱血沸騰,歷史掌握在自己手中麼?如果自己真的能顛覆封建地主,那麼確實是能改寫歷史。

改寫歷史最關鍵的不是看到問題,而是要提出解決方案,看到封建貴族的問題,那麼就得提出一個取代封建貴族的方法,如果找不到新的方法,那麼封建貴族就是換了一群人,本質上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秦拙如果是能提出新方案的人,那肯定會被資本家們捧上神壇,到時候寫本《國富論》,寫一個看不見的手,豈不美哉?

封建地主控制土地,囤積財富,讓資源無法流動,讓大量人口受窮。那麼資本家就要讓資源流動起來,透過推動科技和戰爭不斷消耗資源,增加流動,讓更多人能參與到這場金錢的遊戲中。

當然了資本家最後也解決不了資本聚集的根本問題。只是在工業發展的階段,把封建貴族的資源資本化,確實有助於實業的擴張的。

但問題是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搶劫封建貴族的資源分給大家的時候,資本肯定是高歌猛進。可是等到封建貴族消亡之後,就輪到資本家去分自己的利益了。

實業已經無法擴張了,怎麼辦?只能進入金融領域,玩錢生錢的金融空轉。結果麼,資本家也成為了封建貴族一樣,也開始把囤積土地,進行大宗商品的壟斷,再也不會去推動科技了。

“那就這麼定了。”秦拙並不知道資本的末路,只以為找到了打敗封建貴族的希望,到時候他不但要為自己出氣,還要為全天下被貴族壓迫的無辜百姓出氣,要讓封建貴族死無葬生之地。

回到牢房,他的情緒很激昂,既能復興楚國,又能消滅貴族,一舉兩得,一箭雙鵰,沒有比這更完美的復仇了。

林茹之也是把各種對抗貴族的理論交給秦拙,指出封建貴族的缺點,然後針對缺點提出方案。核心當然是‘以民為本’,就是要批判貴族都是吃人的存在,只有創造一個‘風能進,雨能進,貴族不能進’的國度才能幸福。

其實這就是資本家對抗貴族的口號,就是給自己的利益找個合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