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人掙回來似的。
底下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員們面面相覷。他們知道這批車是之前生產的,可現在李富貴是領導,誰也不敢觸黴頭。
“李副廠長高瞻遠矚!”一個平日裡就愛溜鬚拍馬的車間主任立刻附和,“要不是您大刀闊斧搞改革,哪有這麼快的速度!這產量上去,外匯自然就來!”
李富貴哈哈大笑,越發得意:“對嘛!就是要這樣!那些死摳細節、影響進度的歪風邪氣,必須徹底根除!告訴工人們,加把勁!下一批出口訂單已經來!咱們要再接再厲,多為國家賺外匯!”
於是,在李富貴“抓產量、重效益”的指示下,電動車分廠的生產線開足馬力,按照簡化後的流程,日夜不停地趕製著新一批的“鋼鐵飛馬”。車架焊接點的抽檢變成象徵性的過場,電池介面的防水測試也只在下雨天象徵性地淋一下,甚至有些零件為趕速度,連毛刺都沒打幹淨就直接裝配。
這批趕出來的“鋼鐵飛馬”很快被打包,運往港口,裝船,漂洋過海。
起初,一切似乎都很順利。外貿公司那邊又發來催促下一批貨的電報,表示客戶對“鋼鐵飛馬”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李富貴更加堅信自己的做法是對的。
然而,大約兩個月後,第一封跨越重洋的投訴信送到商務部,又轉到外貿公司,最後送到軋鋼廠。
信是手寫的,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夾雜著英文單詞,抱怨一輛剛買回去不到一個月的“鋼鐵飛馬”,在一次小雨中徹底報廢,電池進水,電機燒燬。
李富貴看到信,不屑地撇撇嘴:“大驚小怪!一點小問題,讓客戶自己找地方修去!”
但很快,投訴信不再是一封兩封,而是像潮水一樣湧來。電報也開始頻繁地響起,內容都是關於“鋼鐵飛馬”的質量問題。
“外貿公司急電:客戶反映,多輛‘鋼鐵飛馬’車架焊接點開裂,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要求立刻停止供貨並進行調查!”
“外貿公司急電:客戶投訴,大量‘鋼鐵飛馬’電池續航嚴重不足,與宣傳不符,要求退貨並索賠!”
“外貿公司急電:客戶反映,‘鋼鐵飛馬’剎車系統故障率高,已發生多起險情,要求全部召回並承擔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