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成績,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他語氣變得嚴厲起來:“但是,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我聽說,之前的管理,過於強調一些細枝末節,什麼狗屁公差,什麼焊點強度,搞得生產效率極其低下!這是本末倒置!”
底下有人忍不住想反駁,黃廠長定的標準都是為保證質量和安全,怎麼就成本末倒置?但看著李富貴那不容置疑的眼神,話到嘴邊又咽回去。
“從今天起!”李富貴拍一下桌子,“我們要轉變思路!首要任務是什麼?是產量!是效益!上級領導等著看我們的成績!那些不必要的、繁瑣的檢查程式,可以適當簡化!工人的操作規程,也要以提高速度為核心進行調整!”
“李副廠長,”一個負責質檢的技術員硬著頭皮站起來,“黃廠長之前強調過,那個車架焊接點的二次探傷檢查,還有電池介面的防水測試,是絕對不能省的,這關係到安全……”
“安全安全,我知道安全重要!”李富貴不耐煩地打斷他,“但是我們也要講效率!我看那個探傷,十次有九次是合格的,純屬浪費時間!還有那個防水測試,毛毛雨還能把電池弄壞?我看就是杞人憂天!這樣,探傷改成抽檢,十分之一就行!防水測試,下雨天再做!”
技術員張口結舌,還想說什麼,被旁邊的車間主任一把拉住,示意他別再犟。
李富貴滿意地點點頭:“這就對了嘛!要靈活變通!目標,這個月產量翻一番!完不成的,我可要找你們算賬!”
會議結束後,電動車分廠的氣氛更加詭異。一些原本就想投機取巧的人開始活躍起來,而那些認真負責的老工人則憂心忡忡。
在李富貴“抓產量、重效益”的新方針指導下,電動車分廠的生產線果然“提速”起來。原本需要仔細打磨的零件,現在草草了事;原本需要多道工序檢查的環節,現在能省就省。
組裝車間更是像打雞血,一輛輛嶄新的“鋼鐵飛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線。
起初,市場上似乎並未察覺到變化。“鋼鐵飛馬”憑藉著黃智超之前打下的良好口碑和新穎的設計,銷量依舊火爆,甚至因為產量提升,供貨速度還加快,引來一片叫好聲。
李富貴更是得意洋洋,在總廠會議上大談自己的“改革成果”,儼然成扭轉乾坤的功臣。
然而,好景不長。
大約半個月後,第一例投訴出現。
“同志!你們這車怎麼回事?我才買了不到一個月,下個小雨,騎到半路就熄火!推都推不動!”一箇中年漢子氣沖沖地找到廠銷售科。
緊接著,類似的投訴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