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泰國人後,段希文久久不能平靜。

傍晚,他站在高地上,看著山谷裡。

數個新兵營已經完成了基礎訓練,正在進行佇列操演。

他們穿著繳獲的緬軍軍裝,扛著嶄新的蘇式步槍,步伐整齊,吼聲震天。

落日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也灑在了那些被擦拭得鋥亮的火炮和卡車上。

一支鋼鐵洪流,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成型。

黃智超走到他身邊,遞給他一支菸。

段希文沒有接,他看著眼前的景象,聲音沙啞地開口:

“指揮官,我打了一輩子仗,從沒想過會有今天。”

他的眼神裡,有激動,有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種深沉的敬畏與憂慮。

“我們親手開啟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段希文一字一句地說道,“這支用民族苦難和超級大國的利益餵養出來的軍隊,一旦成型,將讓整個東南亞為之顫抖。”

黃智超吸了一口煙,吐出的煙霧在晚風中消散。

“顫抖,總比被人踩在腳下要好。”

“這只是第一步,段老。”他的目光望向更遠的南方,“有了劍,我們才能談,家在何方。”

三天後,天空的顏色變了。

巨大的、噴塗著紅星的伊爾-76運輸機,以前所未有的粗暴姿態,在被工兵營連夜拓寬的河谷跑道上降落。

艙門開啟,吊裝下來的不是坦克,而是發電機的渦輪、水泥攪拌機和車床。

隨著裝置一起走下來的,還有一群金髮碧眼、神情緊張的蘇聯工程師。

波波夫大使親自陪同,他指著這些裝置,像一個推銷員一樣對黃智超說:“黃先生,這是莫斯科的誠意。第一批,一個小型火力發電站和一座水泥廠的全套裝置。後續的,會源源不斷。”

黃智超點了點頭,沒有多說,只是對李國輝下令:“成立工業部,讓段老兼任部長。把所有會說俄語的人都找出來,配合好我們的蘇聯朋友。記住,他們的安全和伙食標準,是最高階別。”

蘇聯人帶來的,是奠基的石頭。

當天晚上,在剛剛建好的木結構“議事大廳”裡,黃智超召開了第一次“華人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全體會議”。

到會的,是段希文、李國輝等幾十名核心軍官。

他們本以為這是一個軍事會議,討論如何擴編部隊。

但黃智超的第一句話,就讓他們愣住了。

“今天,我們不談打仗,我們談建國。”

他站到地圖前,上面已經不是軍事部署圖,而是一張行政規劃草圖。

“我宣佈,即日起成立四個核心部門。段老,您除了掌管工業部,還請兼任民政部長,負責人口登記、土地分配和糧食配給。李副官,你負責法務部,三天之內,我要看到一部適用於我們所有人的基本法典,核心只有八個字: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另外,成立教育部,把所有識字的老兵和難民裡的知識分子組織起來,開辦掃盲班和技術學校。我們的孩子,不能再當文盲!”

軍官們面面相覷,他們手中的槍還沒握熱,就要開始學習管理和建設了。

黃智超看著他們,聲音沉重:“各位,軍隊是我們的劍,但一把沒有劍鞘的劍,最終只會毀滅自己。這些部門,就是我們的劍鞘。它能讓我們的力量,用在對的地方。”

就在會議進行到一半時,一名衛兵進來報告:“報告指揮官,泰方陪同了一位‘美國商人’,指名要見您。”

帳篷裡瞬間安靜下來。

歐羅巴國人?

黃智超眼中精光一閃。“讓他進來。”

走進來的,是一個穿著一身名貴西裝、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