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對昭武九姓,採取滅族姓戰鬥!
那是因為,昭武九姓,九個大家族,全都是千年傳承下來的大族!
那個族群凝聚力太強了。
別說老人上戰場了,十來歲小孩都上戰場,不死不休了。
因此,大桓和大燕都選擇了滅國!
這次大燕對於南召六國,不想要選擇滅國性戰鬥。
因為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燕北和霍光等文官集團都發現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人口越多其實越好,出現了人口紅利。
西域各國對大燕帝國的貿易數量在上漲,年貿易能盈利三千萬兩
高句麗對大燕帝國貿易數量,在倍增,年貿易盈利一千萬兩!
海對面那兩個國家,對大燕帝國貿易數量,目前一個月貿易盈利在八十萬兩左右。
預計到今年年底!
這一年,在對海對面兩個國家的貿易,會抵達一千二百萬的程度。
兩年後,會抵達三千萬的程度。
即,大燕帝國每年會從海對面兩個國家賺取走三千萬兩。
當然,不一定都是實物白銀三千萬兩,有的是黃金,有的是珠寶。
還有的珍稀礦物,古玩字畫,或者是寶石,綠寶石,紅寶石,藍寶石,血珊瑚等。
總的折算下來是一年三千萬兩!
現在,大燕帝國對外貿易,淨利潤在四千五百萬兩左右。
隨著大燕帝國的工業化成長後,內迴圈完全運轉起來,人口紅利出現。
人口紅利出現後,又因為燕北的策略,導致大量錢財,全都堆積在了大量百姓手裡面。
數十年前,這些百姓還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
現在這些百姓,一天換一件衣服,甚至有些有錢到,換下來的衣服,直接不洗,丟了。
因為買新的更便宜。
還有的百姓,都不是一日三餐,是一日五餐,
因為工業化到來後,食物大量誕生,不再是單純的大米了,有大量麵包。
又伴隨著養殖場的大量出現,肉食消費在迅速提升。
國內的人越多,消耗越多!
相對應,工廠需要訂單越多,工作量越多,工作量越多,工人越有錢,越有錢越消費。
等於燕北在開始工業化後,是提供了機器和技術以及管理。
但百姓們真正自己的勞作,燕北只是拿走了百分之二十,工廠主拿走了百分之十五。
百分之百,工廠主拿走後剩下百分之八十五!
工人們拿到這百分之八十五,再拿出百分之二十交給朝廷作為稅收。
朝廷每年十億兩,其中九億兩,就是各種商業稅,打工稅、消費稅堆積起來的。
只要保證這個結構存在且穩固,理論上,大燕帝國人越多,越是繁榮。
因為燕北已經將中間要吃錢,要層層吃錢的貴族們,都給殺得乾乾淨淨。
國內的三百五十萬貴族,可不是白殺的。
因此,燕北希望吞併南召六國這三千萬人!
如此一來,大燕帝國人口,就可以抵達兩億六千萬人。
到時候朝堂每年收到稅收會更多,民間創造的財富也會越多。
現在還沒到創造出來,財富是民間無法消化的程度。
燕北看著講座上的靈月,又安撫了一番,交代靈月具體去做招降的工作。
靈月聽到燕北的話後,細細思索一陣子了。
最終也是答應下來了,選擇屈服於大陸最強的君王燕北。
——
回到了東殿之內!
南召六國的事情,燕北全部交給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