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依靠著發展當地的鐵礦石、牛羊豬狗等畜牧業為主,作為收益!
這些收益,幾乎全部用來購買大燕的商品,甚至鍋碗瓢盆、衣服褲子等。
在其三千多萬人的消費下,每年大燕可以從高句麗賺走八百萬兩。
這差不多是,高句麗全國產值的三分之一,即高句麗全國產值兩千四百萬兩左右。
其中三分之一是要用來維持本土的運作,三分之一是生存所需,三分之一被用來購買大燕商品。
大燕與海對面的兩個國家生意,販賣種類更多。
兩個國家加起來人口一億五千萬,購買力明顯更強。
大燕的鞋子衣服褲子等,無論是質量還是款式等,都是極高的。
鐵礦石,原油等大燕是不出口的,因為大燕自己都在發展,這些東西未必夠。
出口都是輕工業產品,比如糖果、玩具車,玩具刀劍等,都是極好的。
大燕玩具刀劍,就是上好的百鍊鋼刀。
因為在面對步槍時,百鍊鋼刀的作用並沒有比木頭刀劍好多少。
大燕還出口百鍊盔甲以及當年淘汰下來大量軍備。
除此之外,衣食住行,大燕出產的各種罐頭、麵包和白酒,啤酒等,也是兩國購買最多的產品。
因為兩國沒有辦法生產,但凡購買一次都會復購。
燕北也下達了命令,無論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凡是幫助高句麗和海外等國建設生產線的。
無論是身份地位多高,都採取滅三族的措施,就算跑到兩國,大燕也會出兵將其抓回來處死。
“現在大燕的年稅收在九億八千萬兩!其中兩千一百萬兩,都是外貿!”
燕北喃喃說道:“對著西域各國也傾銷產品的,但只限制於輕工業產品!”
他聽完康有天彙報後,再看向戴沐問道:“高句麗本土咋樣了?”
“反大燕的情緒一直不低,甚至已經出現了民間游擊隊!”
“還襲擊了我們的軍隊,掠奪了一些加蘭德步槍和子彈!”
戴沐說道:“好在他們沒有工廠和車床,無法生產出步槍和子彈,消耗一點少一點。”
“陛下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徹底將高句麗給吞了!”
現在大燕的四個艦隊和運輸艦隊,已經做到有把握,一次出海運輸八萬將士和十萬百姓!
十八萬人一次!
隨著鐵甲艦更新,現在一個來回需要十五天!
如果滿打滿算的移民,那就是兩個月三十六萬人,一年接近兩百萬人。
持續十年,可以輸送接近兩千萬人上去。
再將高句麗的人,挪移個千萬人來到大陸上,進行族群分化大融合。
在高句麗施行九年義務教育,徹底將其吞併。
燕北聽著戴沐的話語,陷入沉思當中。
他現在要忙著消化大桓舊地的人百姓,又需要消化高句麗百姓的話,有些匆忙!
這兩個地方加起來人口,足足有一億,差不多是半個大燕的人口了。
大燕想要將其徹底同化,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三年後吧!等到徹底消化了大桓舊地的人!再消化高句麗!”
“最後以高句麗作為跳板,開始入侵海對面的大陸!”
燕北想著三年後,下一次革新也完成了。
到時候海船運輸能量將會十倍提升,更方便徹底拿下高句麗,同時還可以拿下大元故地。
要不是大元故地有大量物資和礦產,那八百多萬平方公里,他是真不想要!
那戈壁荒漠,大草原和冰雪高原等,這些地方沒有礦產資源,就是絕對的賠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