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科舉!
北科舉是給大桓舊地的人參加的,南科舉是給全大燕的人參加的。
兩場科舉,要選出來了六百位進士,再加兩位狀元,兩位榜眼,兩位探花。
等於是,兩場科舉制度。
南北選出來的人數都是一樣的,各佔一半。
之所以如此,乃是為了撫平人心。
燕北逐漸將政權中心,從大燕京城挪移到了天河區域。
在天河區域,往北可以控制中州工業區,再往北控制塞北工業區。
往南可以控制天月工業區,往西可以控制橫斷山脈工業區。
再往南可以控制的京城工業區和大燕中州工業區。
天河區域,反而是最好的都城選擇。
燕北在霍光的建議下,選擇了天河附近的天河城,作為新都城。
原本大桓和大燕的兩大京都,全部淪為陪都。
兩大京城也已經升級為了工業區,再作為都城也不合適。
“陛下!整理出來了!”
“兩個月後,開始第一場科舉!”
“一個月後,完成遷都天河城之事!”
霍光將整理好的事情,以公文的形式,呈給了燕北。
他再接著說道:“至於軍隊安撫和文官選擇方面,以及海外各國,再加上西域各國的事情。”
“都需要等到坐鎮昭武九姓的林鎮南,坐鎮泉州的康有天、坐鎮高句麗的戴沐過來,才能清楚明白!”
不同的區域,不同的人負責!
這些人定期給燕北彙報情況。
燕北只負責大局上的衡量和判斷,從來不干涉地方的治理工作。
畢竟,現在的大燕,擁有人口兩億三千萬,國土九百萬三十萬平方公里地。
要是事事都他自己來處理,他非得累死在辦公桌上不可。
九百三十萬平方公里,其中四百萬平方公里,是從耶律宗手裡面奪取來的。
要是算上的高句麗島嶼,那四百八十萬平方公里。
現在大燕已經有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
耶律宗退守漠北後,掌握著草原到戈壁荒漠,原始森林,冰雪荒原,大沙漠等地形,合八百萬平方公里。
不過,其中七百萬平方公里都是無人區,真正運用和聚集人群的,也就七八十萬平方公里。
大燕九百三十萬平方公里,曾經昭武九姓舊地在一百三十萬平方公里。
西域三十六國加起來地盤足足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人口兩億。
再往西的大食帝國,掌握地盤足足兩千萬平方公里。
海對面數十個國家,數十億人口的大陸。
康有天的艦隊調查的情況是,其大陸足足有兩三億平方公里。
不過,這只是探查彙報,具體多大,燕北也不知道。
燕北只知道,將中原經營好了。
北上可打耶律宗,西進可掠奪西域,東進可跨海進攻那一塊超大大陸。
這些想法在燕北腦海裡閃過,又迴歸現實。
他看著霍光呈上來的公文,進士要選六百位,稍遜一級別的同進士出身,要選一千八百多位。
南北兩地,這次參加科舉的考生,足足有四萬多人。
大燕參考人數一萬五千人,大桓參考人數兩萬四千多人。
大燕因為工業革新後,很多路子都很賺錢。
雖然因為燕北反壟斷法的存在,導致無法徹底大富大貴,成為一方商業霸主,但可以造就很多有錢的中產。
很多大燕有能耐、有路子的人,都去做生意了。
只有少部分人,才會選擇科舉考試來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