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耶律宗的估計,當場死在營寨中的,保守估計超過十萬!
死在路上的,也不算少數。
在黑暗和慌亂中,跑錯方向的,更是難以估計。
這些人要只是跑錯方向也還好,最終還會回到大桓。
其中倒黴的,要是跑向燕國的方向,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耶律宗仔細地想過,算上已經收攏的十七萬人。
最終能逃回來了的,不過二十幾萬。
留下一隊人收攏殘兵,耶律宗帶著十七萬人趕回北方。
在路上,耶律旗看到自己皇兄面色發黑,勸道,“皇兄,這一戰我們敗了……”
“可我們大桓的底子還在!重整人馬,燕國人必不可能是我們的對手!”
耶律宗回望南方,然後看向耶律旗,“你不用擔心。”
“我從來沒被人打倒過!”
“二十三年前,我大桓人被燕太祖率兵大敗,損傷之慘重,比之今日更甚。”
“可我沒有被打倒!”
“那時候,我們面對燕國人的壓力,連正面一戰的能力都沒有!”
“在燕國甲士面前,我大桓的勇士,沒有還手之力!”
“二十三年過去了,我大桓比起那時,強了數倍!”
“而我們的老對頭燕國人,卻比二十三年前弱了。”
“現在的燕國人不敢和我們正面抗衡。”
“要不是因為那種特殊的……武器。”
耶律宗停頓了許久,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
比起巫術,耶律宗在冷靜下來後,覺得那應該是燕國人的新式武器。
“即便燕國人有烏龜一樣的陣型,同樣不是我們的對手!”
“這次回去,我要重整兵馬!”
“我大桓鐵匠,經過這些年的培養,人數和技術都在發展!”
“以我們現在的生產速度,不到一年時間,我們就能再武裝出百萬的精銳騎兵!”
“而且這些騎兵,將大規模裝備重甲!”
耶律宗也敏銳地發覺,燕國人的陣型,在面對重甲騎兵的時候,效果並不佳。
大桓人的鋼鐵產量,是小作坊的模式。
可二十三年來,大桓王一直在扶持這些小作坊發展。
讓這些鍊鐵的小作坊規模,龐大無比。
以大桓的鐵產量,之前的七十萬大軍,至少有三十萬人能換裝重型鐵甲。
可出於勢力平衡和補充大桓各處鐵器缺乏的原因。
最終實際配備重型鎧甲的,只有銀狼衛和少部分精銳騎兵。
而現在,大桓鐵產只要徹底地投入盔甲的製造!
只需一年時間,大桓就能整編出一支更加龐大,武裝更加精良的強軍!
“這一次,我們還是輕敵了啊。”耶律宗說著有些感慨。
因為燕國這些年的衰弱,大桓的此次進攻並沒有動用舉國之力。
原本想著這些人隨便就能踏平燕國,可現實完全沒按他們的劇本來。
“我會重新培養一個專門針對燕國的情報機構。”
“這次的錯,絕不會再犯!”
耶律旗聽到耶律宗的話,立馬領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