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信心!”
“意志固然強大,但意志是有極限的。”
“人能因為意志搬起平時搬不動的大石頭,可不能搬起一座山!”
燕北說著,拿起桌子上的紙。
紙上面花了一個怪模怪樣的機器。
“以大燕現在的盔甲武器製造能力,冶鐵,煤礦開採能力……”
“如果沒什麼改變,就算一年全力扶持,能提升的規模,也很有限。”
“我們要縮短與大桓人的差距,必須要靠一些能徹底變革這個時代的東西!”
燕北拍了拍手中的紙。
“他,將會為我們大燕安上一顆強大的心臟!”
……
連續幾天時間。
燕北不是在御書房寫寫畫畫。
就是召集將作監的人,提出各種要求,讓將作監的人做出東西送來。
到最後,將作監直接在御書房不遠處的院子裡,留下了幾位老師傅。
專門來配合燕北,製造那些不知道有什麼用的機器。
製造,發現問題,改正,發現新的問題。
在這樣的迴圈中,燕北設計的蒸汽機,正在不斷完善。
沒有辦法!
燕北不是專業的工程師,不可能直接設計出合格的蒸汽機,只能不斷地試錯。
而且,不管制造什麼機器,都需要和目前的工業能力相匹配。
這幾位在將作監待了幾十年的老師傅,無疑代表了大燕工業的最高工藝。
沒辦法!
在小作坊時代,工業產品的精度,就是靠老師傅的手決定的。
終於,連續十幾天的忙碌。
燕北終於設計出了一款,與現在大燕冶煉能力,製造能力相匹配,能夠批次生產的蒸汽機。
因為大燕目前冶煉的鐵雜質太多。
不論是硬度,還是韌性都不達標,蒸汽機難免笨重了些。
因為加工工藝的粗糙。
為了密封性,額外增加了很多部件,讓製造時間和材料的消耗,都增大了一截。
不論怎樣看,這樣的蒸汽機是原始的,而且效能算不上多優異。
可這款笨重簡陋的蒸汽機,是大燕以現在的工業能力,能批次製造的。
再好的設計,沒有與之匹配的工藝,都沒有意義。
很快,大燕數個作坊都接到了聖旨。
要求他們生產,燕北親自設計的蒸汽機,以及相關機械。
所有接到聖旨的作坊,都是京城及其周邊,有一定規模和技術的。
在接到聖旨的同時,禁軍就進駐了這些作坊,同時帶給他們設計圖。
很快,第一批蒸汽機,被製造出來共八臺。
同時被製造出來的,還有一些結構相比於蒸汽機簡單很多的傳動裝置。
一些簡單笨重,但效果比人工強之數倍的工程器械。
這些蒸汽機優先,被提供給了煤礦和鐵礦。
大燕几乎所有的徭役,三萬五千大桓的俘虜,都在向燕國境內的煤礦和鐵礦集結。
煤和鐵,就是現代工業的血液和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