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強悍的人,全部死在冰雪中。
能在那裡生活的人,在殘酷環境的歷練中,極其野蠻。
中原人被大桓人看作兩腳羊,大桓人同樣被這些元人,看作懦弱的廢物。
只是,大桓人畢竟強勢,規模龐大的騎兵不是元人能擋的。
元人畢竟太少了!漠北苦寒的條件,無法養育太多人。
可是,這些年大桓人遷移到了草原之外的地方。
留在草原上的大桓人,也主要集中在草原南部。
草原北部雖然名義上還屬於大桓,可其實已經沒太多人了。
元人趁著這個機會,把自己的牧場擴張到了草原以北,這些年倒是過得滋潤了些。
因為這件事,大桓人和元人也沒少起衝突。
大桓不是沒想過解決元人。
可元人兇悍異常,人去少了就是送,去多了,這些人就退回大漠。
大軍想要在大漠上追擊元人,怎麼都是比不划算的買賣。
而且大桓認為最大的敵人是燕國。
自然不可能在雞肋的草原北部,花費太多精力。
這反倒給了元人更多的生存空間。
在北邊,所有人都沒注意到的地方,元人慢慢地壯大起來。
……
從京城到北疆,因為北疆戰事緊急,大家都拼了命的趕路。
得勝回京,自然就不用著急了。
六百里的路,走了將近二十天,終於到了京城之外。
十餘天前,霍光在處理完京城的事後,已經給燕北傳了信。
平山城大捷的訊息,也傳回了京城。
原本因為北疆未知戰事和禁軍滿城搜捕帶來的壓抑,自然而然地被大捷吹散。
不少士人準備的,對燕北口誅筆伐的文章。
在平山城這場令人難以想象,超乎意料的大捷中,也顯得寡淡無味。
大軍在接受了老百姓的歡迎之後,便各自散去。
五城兵馬司的人去原部門復職,抽調的各城城防軍,也返回各自的城市。
京衛則在短暫的休息後,開始了重整。
原本的京營八衛,變成了三衛。
禁軍也開始大規模地重組擴大。
燕北的動作很快,從火燒淳王府到現在軍隊重整,外部勢力一點手都插不上。
大燕的軍隊被燕北牢牢掌握在手裡,任何人也無法染指。
至於那些被抓的官員世家,燕北也沒有手軟,從重處理。
那些叫囂著要向大桓投降的,不論官居何職,殺!
有干係的官員,根據具體情況,從貶職到發配的都有。
一番折騰下來,京中空缺的職位多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量人員的空缺,終於讓大燕的正常運轉出現了問題。
而燕北也藉機大肆扶持自己人,拉攏忠誠臣子,打壓剩餘計程車族。
燕北從來都不擔心,這些士族能威脅到他。
所謂的知識壟斷,燕北自有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