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距離,已經極其危險。”
“在大桓騎兵集體衝鋒的時,兩百米轉瞬即至。”
“若是能消減大桓在騎兵上投入的資源,對我大燕火槍作戰的計劃,極其有利。”
“當然,火槍並不怕騎兵。”
“隨著火藥技術和我大燕生產能力的提升,效能更好的火槍,將會對騎兵產生更大的威脅。”
“只是大燕的工業剛剛起步,只有這種簡單的火槍,能在短時間內裝備全軍。”
燕北指的火槍,是結構較簡單的火繩槍。
帶膛線的火繩槍,在威力和精準度上,都有一定可取之處。
最關鍵的是擊發結構簡單,沒有太複雜的零件,以現在大燕的工藝技能,可以大規模製造。
當然,火繩槍只是權宜之計,燕北不是不想給大燕士兵裝備更好的火槍。
但如果裝備燧發槍的話,需要增加很多精巧的零件,提升加工難度。
大燕現在的工業水平可以製造這些零件。
但要在一年時間內裝備幾十萬大軍,是不可能的。
留給大燕的時間,很有限。
而且,燧發槍需要彈簧。
彈簧需要高效能的鋼材來製造。
現在的大燕,不論是冶煉技術還是製造技術,想大規模造質量合格的彈簧,都很吃力。
按照燕北的計劃,除了神機營會部分換上效能更好的火槍。
其餘大部分軍隊,要換的都是製造簡單的火繩槍。
燕北還有更好熱武器模型。
但想把這些武器造出來,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太多了。
撞針式的火槍,需要加工大量小而精巧的零件。
定裝彈藥想要達到一定的效能,需要解決無煙火藥這個難題。
還需要能批次生產子彈的機械!
反正不能指望靠人工生產,提供幾十萬大軍的彈藥消耗。
後裝式火槍的複雜結構,也不是現在大燕加工能力能批次生產的。
要造的話,都能造出來!
找些手藝精妙的工匠,靠手都能搓出來。
但燕北要的不是藝術品,是能在戰場上殺敵的武器!
燕北要裝備的是大燕几十萬大軍,不是提供給幾個人用。
“這種武器能幫助我們對抗大桓的騎兵嗎?”
紀千雪看著設計圖,一頭霧水。
技術上的事,她並不是很懂,看不出這火槍的威力在哪。
“如果想要遠端擊殺大桓的騎兵,強弓勁弩會不會更好?”
面對紀千雪的問題,燕北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斟酌了一下。
“你問我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想告訴你,火槍更好。”
“可現實卻不是這麼簡單的。”
“這種火繩槍,在威力上,比弓強,但比起十字弩,還要差一些。”
“只是十字弩在大規模生產上會遇到問題。”
“弓弦需要人工鞣製的牛筋,工藝複雜,產量有限。”
“十字弩的弩臂,目前還要使用特殊工藝加工的木料。”
“在鐵的產量提升後,火槍的成本已經比弩低了。”
“當然,這只是現在。”
“等大燕的工業能力進一步提升後,弩臂可以換用韌性好的鋼材,弓弦可以用新式複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