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本來還對梁江濤不以為然,相比於其他考生動輒出身北大清華等名校,只有他一人出身省內普通高校,覺得是靠關係才得到面試資格,心中難免有輕視之心。

可梁江濤一個回答就他們知道厲害了,掃清了那種心理!

他們都是省委組織部的處長,識人用人是看家本領,基本上聽人說三五句話,材料看三五句話,就能大體判斷出水平如何。

再加上樑江濤的穿著、談吐、氣質,越來越覺得這個考生不容小覷。

梁江濤看著考官們的神情變化在心中暗笑,其實後面那句話在二十年後是材料中常用的語言,人人都會,沒什麼了不起。

可現在是二十年前,可以說是實打實的創新。

考官們聽了自然耳目一新。

政治語言、檔案語言、材料語言都是不斷進化的,後世常用的語言放在二十年前自然是金句。

姜萬軍滿意地點點頭,繼續問:“那你能說說你對‘三個代表’的理解和認識嗎?”

這個問題很大,很開放。

可以說既好回答又不好回答。

誰人都能答上幾句,可要出彩,卻很難。

幾名考官不由得想,如果現在回答問題的是自己該怎麼辦?如何才能答出亮點讓萬軍部長滿意?

然後一致地得出一個結論,想要答好很難。

尤其現在是在考場上,沒有提前準備,想要臨時組織思路和語言回答如此綜合的問題更是難上加難。

真是個壓力測試!

這也是面試最讓人崩潰的地方。

看的不是考生的智商、情商,更不是考察知識和答題能力,而是在極端壓力面前的表現。

是否從容,是否能保持定力,是否臨危不亂,是否能在壓力下迅速理清思路,都在毫無保留地展示著考生的綜合素質。

有考生在壓力下崩潰大哭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