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都不認為自己是大順人,抱著自己種族的觀念,談何一心呢,不過是弱小時候的偽裝罷了。

現在大順強大,所有人都要接受自己是大順人,發自內心的認可,否則就是未來的隱患。

對於嘴上說自己是大順人的外族,唐晏乾從來不會深信,只要引起他的懷疑,就會有身首異處的下場。

十餘年的時間,唐晏乾控制了全藩,再也不用掩藏自己的心意,他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一個全新的東藩。

自己是父親的長子,不會弱於弟弟們,是唐晏乾深深的自傲。

既然自己不能帶領中國,他就要帶領出一個強盛輝煌,舉世無雙的東藩。

就這樣。

一個思想上文明,而行動中野蠻的東藩大軍,在唐晏乾的帶領下,二十萬鐵騎讓日本各地瑟瑟發抖。

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歸順東藩,生怕自己落於人。

而光加入不行,唐晏乾制定了幾十頁的規章制度,說中國話,穿中國衣裳,言行以中國自豪,追捧中國歷史……

手段極其的粗暴,結合了蠻族,朝鮮,大周,西方無數的思想,唐晏乾選擇強者無敵的想法。

勝利者不被指責。

只要自己一直是勝利者,那麼所有的手段都是正義的,否則就算對百姓再仁德,當失敗的那天,自己所有的仁德都會成為罵名。

九個月而已,東藩征服了日本全境。

如此的戰功,連劉承敏都為之側目,不敢以長輩自居。

自己這個侄兒,手段太過太兇狠了,大哥曉得自己長子的才能麼,劉承敏感到了畏懼。

“幸好大哥沒有讓他當太子,否則恐怕很多人夜不能寐啊。”劉承敏喃喃道。

連他都畏懼起了唐晏乾,何況別的人。

大順永憲十二年三月。

東王劃分日本全境,分為八省六十州,定藩府治地在江戶。

在遷移前,又一次舉起了屠刀,以心懷異心的理由,在關東平原大興屠戮。

據後世統計,此次屠殺人口至少一百餘萬。

東王在日本有三次大屠殺。

一次是四國和九州國乃至北海道,一次在征服日本本土,第三次就是遷都之前。

根據推算,三次直接死在屠刀下的人口,至少有三百萬人,而間接死亡的人口,大約超過五百萬。

期間還有不可計數的小屠戮,日本多年戰亂剩餘的人口為之一空,人人談東王色變。

這是負面的評價。

正面的評價是東王促進了融合,解決了日本的隱患,為大順百姓在日本開枝散葉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為後世留下一個沒有民族紛爭的東藩。

因為沒有隱患,人人齊心,也是東藩能繁榮至極,趕超大順本土的根基所在。

乃至於後世,東藩學者自居為自己才是正統的中國人,全面承襲中國文化,與大順本土學者發生了激勵的爭執,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雙方捲起袖子以理服人。

東王在東藩大興屠戮,對自己的百姓卻極為的厚待。

對單身的人發老婆,對窮困的人分土地,對寡婦保護她們的財產,對老人以晚輩的姿態禮遇。

對官員發放豐厚的俸祿,在各地修建宅院,提供給無房的官員居住,每個月施行八天的假期。

對武將賞賜大量的田地,讓他們的子弟加入藩王親衛軍,給了他們極高的榮耀。

對主動投奔到東藩的朝鮮文武官員,以中國禮待之,不問出身以才任用。

鼓勵商人通商,提高工匠地位。

把科舉選官,改為科舉選吏,每科中著人數好幾百人,皆從各地的官府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