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安心裡的悔意淹沒了他,讓他痛的無法呼吸,他多麼希望能重來一次,自己能多陪伴秦可卿。

什麼千秋大業,什麼國泰民安,他都不在乎,他只要秦可卿。

可是呢。

他老了。

他經歷的太多太多。

太多的東西,他已經放不下了,哪怕這種時刻,他還是不能全心全意的看著可卿。

探春深深的看了眼秦可卿的遺容,眼神裡滿是複雜。

“皇上。”

探春陪在唐清安身邊,不在乎皇上會對她粗暴,至少在這一刻,探春願意承受可能付出的代價。

輕柔的聲音,一聲聲安撫唐清安,把他拉回了現實。

“朕是皇帝。”唐清安冷冷的說道,“可朕並不開心。”

“世間不就是如此,十之八九不如意嗎。”探春無法蹲下陪著皇上,她只能盡力彎著腰靠近。

唐清安緊緊的閉上眼睛,他多麼想要放肆的傷心,可他堅硬的心,已然無法讓他隨欲而動了。

……

秦貴人薨了。

很快訊息傳開京城,她的離世會帶來巨大的變化。

例如東王,西王要歸京。

內閣成員只剩下兩名金江系的閣員,內閣總理也不再是金江系,而且在太子系的出手下,金江系早就分裂。

如今,最大的旗幟不在了,代表著金江系徹底土崩瓦解,哪怕現在沒有人敢亂動。

但是誰都知道,金江系的時代,在各方勢力默契的努力下,終於進入了倒計時。

新的大順帝國,新的內閣,新的風俗,在東方正冉冉升起,波瀾不驚而又無人能擋。

只有一個人,他是一位老人。

所有人都在關注京城。

但是令人們意外的是,皇城裡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沒有刀光血影,沒有人們預想的大恐怖。

很多人欣慰,很多人感嘆,很多人失望,很多人不滿.....

皇城。

同樣波瀾不驚。

而秦貴人的後世,由皇后親自操辦,辦的非常的風光和宏大,誰也指責不出半個不是。

明明是一件政治意義翻天覆地的事件,竟然就這麼過去了,平靜的讓人們不敢相信。

……

內閣繼續如往常一樣處理全國各地的公文,有河南大災,地方官府請求賑災。

有崇明、海門風雨海溢,倒灌內陸,戶部請求遣官賑災,併發民二十萬築堤。

有禮部急文,朝鮮國王病重。

關於朝鮮之事,涉及對外頭等大事,有認為趁機取消朝鮮王室,改土歸流納入中國。有官員認為不妥,朝鮮對上國忠心耿耿,如此之舉會讓大國威信無存。

這件事引發了高層巨大的爭議,連內閣也下不了決定,一直在猶豫中。

至於在京城的琉球國王,上疏主動要求去除自己的王號,倒不是那麼引人注目了,內閣很快批覆了同意。

然後還有暹羅、墨刺、哈梅里來使獻貢,內閣要接見的。

……

一直到東王歸京,比起先前高調入京的西王,哪怕低調到過分的東王,仍然第一時間引發了巨大的動靜。

西王唐晏桕哭了好幾日,面色極其的憔悴。

見到了親大哥唐晏乾,第一句話就是:“哥,我盡力了,盯著你的人太多。”

兩兄弟小時候雖然不和睦,終究還是因為各種原因越走越近,互相默契的聲援。

東王含淚點頭。

見過了母后,然後在佛堂母親的靈位前,東王一路哭一路哀嚎,摔倒在地。

幾日不吃不喝,只守著親貴人靈位前,誰勸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