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選擇,唐晏乾就沒有後悔。

彈劾他的人,他知道來自何處,雖然恨他們,不過又能如何呢。

“等會見到你的皇爺爺,要記得主動叫人。”唐晏乾平靜的面孔下,眼睛裡藏著憂慮,忍不住摸了摸兒子的小腦袋。

大順永憲七年六月十二日。

帝在皇極門,初見皇長孫大喜,留東王一家暫住皇城。

……

這段時間關於皇帝和東王之間的史料,明確記載的只有大順太祖皇帝和長孫的一些蛛絲馬跡。

從來不在乎史官的太祖皇帝,唯一一次不允許史官出現,所以後世的史學家各種分體和推論。

但是在這段時間,就藩兩年的西王唐晏桕,也就是東王的親弟弟,突然發動了戰爭。

從他喊出取消西藩全境的農奴制度,和土司們之間再無緩和的餘地。

同時,也算是違逆了唐清安的心意。

關於各地的土司制度,唐清安是繼承前朝,任由土司高度自治,不管施行什麼愚昧的制度。

土司代代傳襲,而幫土司管理領地的人都是土司封的,由土司的喜好而來。

朝鮮兩班貴族制度屬於落後的話,土司制度更是落後。

前者到底還有科舉,能稱之為封建社會,後者完全屬於奴隸社會,階級固化多年不變。

戰爭開始了,就不會輕易的停止。

而不久後,北藩王府竟然也向朝廷上緊急奏疏。

關於西南部草原不穩定,與準葛爾丹的衝突已經無法避免,需要朝廷的支援。

北藩王因為還小,仍然留在京城沒有就藩,但是北藩王府已經建立,負責管理北藩事物,目前由內閣代管。

兩件事的前後發生,消減了東王的影響。

朝廷的注意力,把視線投入到了西方。

“你們不敢說,朕來說。”

兒子們翅膀硬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願意按照父親的規劃來做事,無論是皇家還是百姓家都會如此。

內閣的成員不願意發出看法。

因為剛剛指責了皇帝的長子,又來指責皇帝的次子,兩個都是秦氏的兒子,身後有一幫金江系人馬。

前面彈劾東王的時候,金江系的文武官員意見很大,但是沒有鬧起來。

如果再繼續指責西王,恐怕金江系的人馬就要反抗了。

而且內閣閣員本就有一半是金江系出身,或者與金江繫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朝堂上與軍隊中,金江系仍然是龐然大物,除了皇帝,誰也不敢與之對抗。

“朕剛把他大哥叫回京城,他就為他大哥鬧事,小時候他可是最討厭他大哥的。”

唐清安平靜道。

“到底是兄弟情,還是為了自己考慮呢,因為同為藩王,所以敢出手呢。”

為什麼要把長子派出去日本?

因為長子的能力最強,而日本的底子最豐富,只有把長子派出去就藩,才能讓唐清安放心。

日本的文化有利有弊,唯獨有一點。

日本社會風氣極其的慕強,沒有心理包袱,所以日本無論是接觸到中國文化,還是接觸到西方國家文化。

只要覺得強大的,都會學習對方的文化。

例如原本的歷史上王豐素曾經去過日本,在離開日本的時候感嘆過:“日本國潛力巨大,因為其社會風氣善學強者。”

結合歷史和未來對日本的瞭解,不徹底消滅日本,唐清安心難安。

現在的日本內戰十餘年,國內民生凋零,人口稀少,但萬一東山再起呢。

日本的國土氣候豐富,可以自給自足,能像中國一樣在古代做到人口大量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