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他在四川的情形?

又如何解釋龍在前的敗亡?

這位大西皇帝,不再走百姓的路線。

本質上。

是他低估了利益階層的力量。

有時候。

明面上的勝利,不代表實際的勝利。

他不是敗於百姓們的不支援他,而是敗於朝廷大軍和地方大戶聯合的絞殺。

可他畢竟只是田永命。

他的心胸只有此。

只三個月。

大西的地盤就搖搖欲墜。

當大周朝廷的剿匪詔書抵達雲貴川。

告知各地的大戶與土司。

“田永命前此擾亂,皆舊皇之事。因遠在一隅,未聞撫綏招徠之旨,是以歸順稽遲。”

“衛王洞見此情,故於遣發大軍之前,特先遣官齎詔招諭。”

“……田永命如審識天時,率眾來歸,自當優加擢敘,世世子孫永享富貴,所部將領頭目兵丁人等,各照次第升賞,倘遲延觀望,不早迎降,大軍既至,悔之無及。”

這是對大西軍的招降。

“凡土司與文武官員兵民人等,不論原屬流賊或為流賊逼勒投降者,若能重新,仍準錄用,土司仍然自治,恢復如初,永世不變。”

這是對土司和大戶們的拉攏。

詔書一下。

更加鼓勵了雲貴川土司與大戶們的信心。

也動搖了大西軍的軍心。

在朝廷和地方勢力的聯合攻擊下,大西國形勢急轉直下,第一個將領劉進忠主動投降。

打破了大西軍抗守三個月來,第一個投降歸順的將領。

四川的門戶大開。

田永命處於內外交困、舉棋不定的境地。

八月,他下令放火焚燬成都,帶領大軍轉移,打算丟掉四川另尋出路。

九月初八日,到達順慶。

次日,攻克叛亂分子譙應瑞、馮有慶等人竊據的順慶府城。

在這裡屯駐二十餘日後,又引兵移往西充縣境。

十一月。

衛國軍接納各地就緒,繼續追擊大西軍。

二十六日。

在南部縣境從大西軍俘虜口中,得悉田永命的大營駐紮在西充縣鳳凰山下。

在當地大戶們的指引下。

衛國軍集結十萬兵,迅速的南下,於二十九日抵達西充鳳凰山。

收到探報後,田永命不相信。

這可是地形複雜的雲貴川。

能藏人十萬都無影無蹤的雲貴川。

而且直到衛國軍迫近,偵探一再報告敵軍已經到來時,田永命還是不相信。

等到衛國軍已經近在眼前。

事實擺在眼前,田永命懷疑是土司們的軍隊,故布迷陣嚇自己,於是帶著少數隨從出營觀察,仍然沒有作任何戰鬥的準備。

這天。

天氣不好,正是大霧天氣。

田永命想要親自檢視對方的大營,是否是假的衛國軍旗幟,實際上是土司的兵。

他還是不相信,衛國軍能這麼迅速,並且準確的追到自己的動向。

視線不清。

“該死的叛賊們。”

田永命終於相信了。

這次啊猜到必定是大戶們為朝廷軍隊通風報信,讓自己的動向被敵人探知。

擁眾數十萬,在自己的地盤,竟然對於敵軍的行動一無所知。

田永命非常的氣憤。

雙方隔著一條名叫太陽溪的水溝相遇。

此時。

正好一對巡邏兵巡視到河岸對邊,見到大霧中有人影,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