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萬國來朝 (第3/4頁)
紅樓從遼東開始網盤免費下載 鍵盤戰鬥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兩個小方桌。
“八日之間,內外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事。”
唐清安清楚的算了最近來的奏疏有多少封。
如果平均計算,八天之中,自己每天要閱讀的奏章達到兩百份,需要處理的政事高達四百餘莊樁。
當然。
這也是前明的規矩。
如此多的公務,是單個的人不可能完成的人物。
所以前明雖然取消了宰相,但很快有了內閣這個取代宰相的功能衙門。
皇權想要獨攬一切。
但現實中是達不到的。
他一定要分權,把政務交給官員們去處理。
全國太大。
又不是過家家。
“前朝今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但是我認為是不穩當的,名不正言不順,做起事情更沒有效率,理應淘汰。”
唐清安認真說道。
丞相的制度或官職雖然不復存在,但是,為了彌補相權的缺失,內閣大學士的地位開始提高,太監的作用也重新活躍。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在一個懦弱的君主的治下,沒有丞相不但使政治運作效率大大降低。
而一個奸佞的大學士或專擅的宦官,其危害似乎也不亞於一位權相的危害。
大周就是皇帝怯弱,卻又沒有丞相出來擔責。
內閣雖然有類似丞相的功能,但畢竟不是丞相。
眼前的馮和就是很好的例子。
人人推諉。
又沒有明確的分責,誰都可以指責誰,也無人能力排眾議定下事物的決定。
最後變成了內耗。
你反對我的,我反對你的。
猶如當初的劉一儒與璠皓兩人,互相不對付,各自反對對方的建議,導致效率低下。
取消丞相之位,取而代之部分功能的是內閣,看起來解決了弊端,其實弊大於利。
丞相這種位置,無論古今都不應該取消。
畢竟是從官員中競爭出來的國家舵手。
比起養在皇宮中的皇帝,兩者治理政務的手段,必定是天壤之別,不能相比。
至於認為取消了丞相的職位,就能避免權臣的出現,才是天方夜譚,把事務搞顛倒了。
“關於內閣總理一職,我提議由林公擔任,諸位可有反對?”
眾人都沒有反對。
又得罪衛王,還得罪林如海,自己也得不到,豈不是吃力不太好的事情。
林如海即感到興奮,又感到畏懼。
衛王現在支援自己,但是人心善變,日後要是反感自己起來,自己還能有好下場?
林如海剎那之間,還是覺得不妥,不敢接受此職位,於是主動開口,“此事需要從長計議。”
“事關國家政務,林公應當扛起責任,不要學那些酸儒。”
唐清安不輕不重的說了兩句。
他知道林如海顧忌什麼。
“如果諸位沒有了意見,那從今日起,林公為內閣總理,以後內閣事物上下皆經過林公。”
“遵衛王王旨。”
李成賢帶頭說道,馮和只能混在幾人中,無奈的跟著附和。
雖然林如海成為了內閣總理,不代表奏疏就不送來唐清安處。
不過和前番不同。
送到唐清安處的奏章,除非涉及官員的品級高,事情特別重要,才會由唐清安定奪。
否則普通的奏疏,林如海會自行處理,然後交給唐清安檢閱。
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