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隨後佈置妥當。

“攻擊。”

隨著令旗滑下,令兵大聲吼道。

“轟隆隆。”

金江軍的大炮,又發起了連綿不斷的炮火聲。

大周立國之初。

火器用的火銃和碗口銃之類,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流傳至朝鮮,並不受追捧。

乃至這些年發生了變革。

日本和西方國家的接觸中,製造了精良的手持鐵炮,威力巨大,壬辰倭亂中,發揮了強悍的作用,朝鮮軍常因此而被擊潰。

大周則是北方的三眼火銃,以及南方的鳥銃興起,取代了舊式火銃。

火炮也發生了變化。

彷制的弗朗機炮,乃至這些年,新彷制的紅夷大炮,徹底淘汰了舊式火炮。

野戰中。

車兵為屏,配以長槍刀盾兵,廂孔中射擊鳥銃,騎兵協守,進可攻退可守。

士兵士氣高昂,戰意堅定。

蠻族在野戰中討不到好處,又要承受炮火的轟擊,弓箭手對射中,也無法擊敗車廂掩護下的鳥銃手。

騎兵無法突破金江軍的陣型,步兵忍受火炮和鳥銃的雙層攻擊,無法形成延綿的攻勢,只能徒增傷亡。

拿金江軍的軍陣,沒有絲毫的辦法。

當年還有漢軍的火炮,雖然不如金江軍的火炮,也能互相射擊幾輪,現在早已消耗一空。

兩地之間兵堡又多,距離又斷,無法發揮出騎兵的優勢。

種種不利的局面。

雖然蠻族抽丁,加強了各兵堡的兵力,卻落入被動防守的形勢,處處捱打。

第二日,突然出現一支蠻族騎兵,想要突襲到炮兵陣地,手持火藥包,計劃毀掉金江軍的大炮。

被金江軍的探馬發現,雙方發生了激烈的交戰。

在步兵的援助下,打退了來襲的蠻族騎兵,護住了炮兵陣地。

第三日。

殘破不堪的章義堡,大門開啟。

堡內蠻軍魚貫而出,至空地列陣蓄勢待發,準備和金江軍決一死戰。

彭大海冷哼一聲。

下令炮火繼續轟炸。

積蓄多年的金江鎮,又有朝鮮配合,無論是火藥,還是鉛子,都儲備了不可計數的物資。

足夠他的揮霍。

蠻軍想要和他硬碰硬,先熬過己方的火炮再說。

自己有火炮,敵人沒有,彭大海最喜歡打這種仗了,只下令各陣嚴防死守,不得擅自出軍。

蠻族有重弓,箭失可以破甲。

蠻族有重步兵,套厚甲,手持鐵錘,狼牙棒等重武器,原來專門用以破防周軍的甲兵。

蠻族還有神射手,重騎兵云云。

但是唯獨缺乏火炮。

火器比的是數量,比的是威力,比的是射程。

需要工匠的支撐,消耗的是國力。

只論工匠。

蠻族如何比得過金江鎮呢。

彭大海在臨時搭建的高臺上,眺望整個戰場。

己方各軍陣佈置嚴密,配合嫻熟,軍器眾多,工事堅韌,蠻軍想要來碰,就要拿頭來碰。

軍陣中的火炮,火光源源不斷,聲威震天。

在熟悉的聲音中,彭大海自信的看著前方蠻族大軍,被炸的東倒西歪,士氣低落。

從戰火中成長的彭大海,在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將軍的指導下,最新式的戰術,被他發揮的淋漓盡致。

“殺。”

蠻軍忍不住了,終於發起了衝鋒。

幾百名身穿重甲,手持大錘等重武器計程車兵,一看就是出門挑出來的勇士。

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