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對朝鮮造成威脅,從而影響了他們世代的權勢。

這才是朝鮮拒絕金江鎮的原因。

“朝鮮仁烈王后的生辰,我準備讓小乾代替我入朝祝賀,同時留在朝鮮王宮一些時間。

讓朝鮮勳貴多接觸一下他,和朝鮮勳貴子弟也能有所交際,以達到加深朝鮮和金江鎮的友誼的目的。”

唐清安終於還是說了出來。

他真的很在乎自己的家人,可是如果能減少金江鎮軍民的犧牲,那麼作為受到金江鎮軍民供養的平遼侯子弟。

受其供養就必須有義務,必須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

“你說什麼?”

秦可卿不敢置信。

小乾虛歲才四歲,如何就能遠離家庭,去外國呢?但凡有個不好怎麼辦。

二子的不好,令秦可卿不願意小乾冒險。

唐清安明白秦可卿的畏懼和反對。

現在的時代的醫療落後,小兒本就容易夭折,更何況離開家中出遠門。

可有些事是必須做的。

如林如海顧忌林黛玉未來的婚事,所以忍痛讓其六七歲就千里入京。

而小乾更不同。

受到金江鎮軍民供養的他,四歲的小乾千里入朝,不是為了一家人,而是為了萬家子弟。

在唐清安的心中,自己的兒子受到了萬千軍民的供養,那麼就已經不只是自己的兒子了。

只接受權利,而不承擔義務。

那麼和朝鮮的兩班勳貴有何區別!

“我已經讓陶傑安排此事,這件事你不能反對,也不該反對,小乾入朝鮮,是他的責任。”

天下間還有誰能比母親還要愛自己的兒子。

唐清安理解秦可卿,可是這一回,他只能如此了。

秦可卿第一次見到丈夫如此強硬的態度,心中即難受,又傷心。

回過頭又看到深睡的么兒,咬著自己的手,不讓自己出聲影響他,無聲的哭泣。

……

一輛四輪馬車,上面掛著平遼侯的旗幟。

唐清安有兩面旗幟。

一面是金江鎮節度使,一面是平遼侯。

所以沿路的官員,看到了這面旗幟,都曉得了馬車裡的是誰,正是入朝的道路上的大公子唐晏乾。

“朝鮮有什麼資格,讓年幼的大公子入朝?”

百姓們不懂,滿臉不快。

朝鮮的公主和大公子定下婚約,此訊息逐漸還是蔓延開,百姓們都不樂意。

認為朝鮮國主是高攀,如今將軍竟然送大公子入朝,眾人越發的鬧不明白。

“大公子是為了我等入朝!”

遼民出身的官員們,咬牙切齒的告訴百姓們,將軍將要明年和蠻族決戰,以報遼民之血仇!

決戰蠻族?

遼民們第一次聽到這個訊息,皆安靜了下來。

平遼侯明年帶著金江軍,和蠻族決戰,

隨著從金州到鎮江的直道上,乘坐的大公子的四輪馬車,一路的傳開。

各地都陷入了沉靜。

戰爭的總動員,從此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