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之最後直接看向了唐清安,一臉的決然。

“何至於此。”

唐清安立馬笑道。

他非常理解馮勝之此人。

三國演義老少皆讀。

不管是袁紹,曹操,劉備都面對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那就是自己勢力中,心向朝廷之人。

連漢室微弱到那般地步,都具有人心,何談如今的大周。

面對這種問題,是不能強硬打壓的。

金江鎮像馮勝之這等人並不少。

金江鎮和蠻族不同。

蠻族和大周,那是兩個民族的戰爭。

因此蠻族能上下一心,攻打大周。

金江鎮的遼民,則還有一層身份,那就是大周人。

現在時機還未到。

“我起於微末,靠著眾賢的幫助,有了如今的地位和盛名,絕對不會霍亂天下的。

不然對不起遼民的信任,也辜負了國內百姓的誇讚。

但是蠻族老奴雖死,可蠻族並沒有損傷元氣,根基還在,仍然是不可小覷的對手。

打虎不死反受其害,所以如此局面,我也不能輕離金江鎮,不然做一個富貴侯爺,又何樂而不為也。”

將軍一番話下來,馮勝之流出了眼淚。

他如何不懂金江鎮如今人心詭異。

像謝友成這等人並不少。

可是於公於私,他都必須阻止將軍,受到這些人的鼓譟,被矇蔽了雙眼。

大周雖然如今勢弱,而金江鎮有十萬大軍。

可是想以十萬大軍就滅大周,實乃天方夜譚,大為荒謬。

蒙古巔峰時四五十萬空弦之士,打入前明圍困京師,都無法佔據中原。

“將軍入遼左,猶如憑空起樓閣,實乃將軍偉岸之人,可是將軍切記。

如果不是遼民之心皆向大周,將軍如何能這般輕而易舉的獲得眾人的投靠?

數百人跟隨將軍出海,將軍是大周的備禦,因此無人違背將軍。

將軍羊官堡一戰,因為各將心思大周,踴躍反正。

信口海戰一舉滅掉金復二州蠻族勢力,同樣也是各將主動反正。

這都是人心所向,一直是將軍掛在口中之言,將軍如果偏信小人之言。

想以十萬大軍傾覆周室,則將同樣陷入民心的反對之中,最後寸步難行,身敗名裂。”

馮勝之告戒完了將軍,又看向謝友成。

“謝先生。”

“馮兄請指教。”

謝友成面對大義炳然的馮勝之,內心欽佩其膽量,因此雖然對方語氣不善,卻滿臉的恭敬。

“謝先生負責金江鎮機密事宜以,各地獲取情報,其中幾分先生的才能,幾分人心之功?

又有那沉陽陳策,全家捨生取義,為金江鎮傳遞軍情,請問是為了先生之才,還是因為心向朝廷?

最後請問先生,冒死為先生傳遞軍情之人,又有幾分是陳策這等義人。”

一連三問,謝友成無話可說。

連顧應時也不敢此時說話,引起馮勝之的質問。

唐清安看在眼裡。

其實他也在猶豫思考。

歷史上後金的實力,遠比如今的金江鎮要強,如果不是流民摧毀了京城。

又有吳三桂投靠了後金,雙方合力打敗了輕敵的流民軍。

流民軍主力分成了三部,兩部在地方壓服反對實力,只有一部隨著李自成北上。

不是這般形勢下,後金是無法入主中原的。

而人人只看到李自成大軍滅了大明,卻沒有看到本質。

大明被滅,不是因為李自成的大軍,而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