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手中,連他自己的家族。

他的族人們也有很多隱田。

如果要清丈全國田畝。

他將會面臨所有勢力的反撲,甚至是自己的族人都會反對他,自己的名聲也會敗壞殆盡。

而皇帝能支援他嗎?

劉一儒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要穩重。

國家形勢如此危急,再進行改革,反而會激怒全國的官員武將和鄉紳。

“應當訓戒忠順王,不得浪行。”

定下了主意,劉一儒把刀子伸向了忠順王。

在文華殿。

劉一儒向皇帝說道。

“福建官員的彈劾,雖然屬實,可是金江鎮勢大,委實不可輕易逼反對方。

忠順王的舉動,對國家不利。

而他沒有經過朝廷,又急切的擴充了兩萬兵,遼西軍力已達五萬,且多次索要糧資。

各地不敢拒,官員們加徵,其餘棉花,布匹,刀槍,火器等軍備不可計數,百姓們叫苦連天。”

皇帝聞言,心中疑慮起來。

“忠順王說金江軍強大,如果不擴充遼西軍,萬一金江軍突然造反,京師一帶無兵可守。

而且等金江軍消滅了蠻族,從此再無牽制,可以全力渡海攻打山東,成為比蠻族還要大的霍亂。”

劉一儒聽完後不以為意。

他和忠順王不一樣。

他的側重點在國內,因為他人在國內,負責的是國內的事,陝西民亂才是他的大責。

忠順王人在遼西,負責的是遼東的事,金江鎮是他認為的大敵。

因此。

劉一儒說道。

“哪怕真如忠順王所言,朝廷也應該先解決國內的事,再去解決遼東的事情。

國內的事情都沒有解決,反而捨本逐末,實乃誤國之道也。

而且根據臣的瞭解,平遼侯並沒有造反之心,應該順其安撫對方,為國家贏得緩和的時間,才是良策。”

皇帝一臉的沉思。

如果能如劉一儒所言,那麼國內將會安定下來,遼東也能平息,這是皇帝親政以來,一直都想要做到的事。

和蠻族媾和,他是不願意的,太傷及自己的名聲。

可是他也不會對危險視而不見。

“只怕最後如忠順王所言,不聯合各方勢力鉗制金江鎮,養虎成大患。”

聽到皇帝的擔憂,劉一儒肯定的說道。

“據陝西巡撫周世豐所奏,陝西民亂今年可以平定,等民亂事平,即可再讓忠順王應對金江鎮。”

皇帝知道周世豐,此人是劉一儒的門生,也是劉一儒親自舉薦。

朝廷大臣舉薦臣僚,必當避嫌。

不過皇帝信任劉一儒,願意放權給他,只希望他能為君分憂,早些為君分憂,解決君王身前身後事。

所以對於劉一儒,在朝堂大肆違規提拔親信的舉動,視而不見。

“既然如此,就按先生所言。”

劉一儒是皇帝的師傅,皇帝從少年就稱呼對方為先生,哪怕親政也未改口。

“皇上聖明。”

劉一儒即感動,又鬆了口氣,隨後在太監的帶領下告退。

~~~~~~

賈府。

薛寶釵一家,突然選擇了搬離出去,賈母還在留,王夫人已經同意,王熙鳳親自協助。

薛家在京城本來就有宅子。

但是宅子門前,沒有什麼門第,和普通大戶之家沒有多大區別,不過更大了些。

搬離了賈府的薛家,就再也沒有倚靠了,更加不可融入京城的勳貴中。

不過薛家的子弟,已經離開了京城,去了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