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去年的大戰,之所以請調各地的軍兵,就是為了那一刻。”

唐清安笑道。

眾人好奇。

除了劉承敏久在金江鎮,深知遼東的事情,唐展望和冷子興,一年都來不了幾回。

因此很多事情並不是很清楚。

“遼東之地廣,這些士兵回去家鄉後,就會傳開,未來我派船去各地收攏無地之民,就能輕易的開啟局面。

當地無法養人,我遼東可以養人,大力支援國內的百姓,來遼東落戶。”

唐展望雖然這幾年和大哥離多聚少,但是從小受大哥的教養,到沒有覺得什麼。

唯獨冷子興,心中大驚。

唐清安心中之謀略,委實超凡,走一步看三步,步步相連,難怪能做出如此基業。

雖然當年就知道唐清安有才幹,可是越是接觸之深,越是感到令人惶恐。

如此之智,還是人乎?

直到賈璉來到金州,帶來新的訊息。

唐清安讓劉承敏,送了冷子興和唐展望二人坐船離開,急忙招來賈鑑等人。

賈璉功成,辭別去了濟州島,唐清安不以為意。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賈璉用的是自己的銀子,又不傷天害理,他還能管這麼寬不成。

倒是為王熙鳳可惜,好好的一個美少婦,卻獨守空房。

果然老話直指人心。

再豔麗的家花,也不如路邊的野花香。

~~~~~~

此時。

蠻族的使者,已經和忠順王開始商談。

想要和談不是簡單的事情。

建州蠻族,是受大周冊封的武官,原來居住地並不在建州,在更遠更貧瘠的地帶。

因為羨慕建州之地的肥沃,因此奏請遷移到此地,得到了大周朝廷的同意。

這些年。

蠻族四處征戰,違逆大周,甚至起兵自立,對大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如果不是因為金江鎮的崛起,成為了新的大患,比蠻族都要難防,忠順王不會親自與蠻族和談。

此舉萬一傳了出去,會影響他的名聲。

“朝廷的特使,已經在出發的路上,相信不日就會到遼西。”

忠順王和蠻族使者,約見在寧遠城外數十里,一處地名叫做添橋的地方。

聽到忠順王的話。

蠻族使者禮敦沉吟起來。

他是老奴時代,五大臣之後,受到皇臺吉囑託,出使大周以求和,最好促成大周敵視金州。

他身後的幾名同伴,其中一名正是年輕的多爾袞,多爾袞也是五大臣之中一人的侄子。

老奴的時代已經消散到了尾聲,乃至他當年任命的五大臣,也已經先後去世。

求和難,促使大周敵視金州更難。

而眼前的忠順王,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能只和大周朝廷的使者協商。

觀其言看其行。

自己一行人,能這麼輕易的等待到,大周朝廷的回覆,可見此人的心思。

“我出使貴國前,大汗曾說過,只要大周願意和談,蠻國將奉大周為宗主國。

一應禮待,皆向朝鮮看齊。”

忠順王冷笑一聲。

“遼陽怎麼辦?還有撫順,鐵嶺,開原,昌圖等地呢?包括奴兒干司也是我大周故土。”

對忠順王的冷笑,禮敦並沒有生氣,笑道。

“蠻國願意幫大周看顧奴兒干司,至於遼東之地,請大周憐惜蠻族百姓,借給蠻族使用。”

“無稽之談。”

忠順王甩了甩袖子,起身徑直離去,留了下風中的蠻族使者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