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少大臣,勳貴,太監。

皇宮裡的大太監一個不落,都得到過金江鎮的孝敬。

裘世安笑著說道。

“好好的五年平遼,卻一直落實不了,還是聖人出面才行。

不是聖人支援平遼侯,平遼侯喊了這麼多年的事,如何就一下子要辦成了呢。”

皇帝這人比較極端,信任人的時候,就非常信任,不信任人的時候,就絲毫不信。

本來唐清安這些年,從來沒有表態過支援太上皇。

所以皇帝對此人並沒有太多的想法,不過叔叔忠順王反對此人,皇帝才沒有重用此人。

不過前番忠順王突然改口,誇讚了平遼侯一分,那就不得了了,相當於去掉了皇帝心裡的負擔。

忠順王明明只誇讚了一分,皇帝卻信了十分。

“當年此人就有偌大的好名聲,被百姓們稱為本朝冠軍侯,可惜父皇。”

皇帝搖了搖頭。

“不過朕不會讓忠臣良將吃虧,只要他能解決朕的煩心事,定讓他留下史冊佳話。”

難怪皇帝如此心情大悅。

各地都在報太平,他如何又能不歡愉。

雖然如此,對於原來支援太上皇的人的清算,他卻毫不鬆口,十分的堅定。

既然做大事,當然要有堅定,不可輕易動搖。

以前遼東的局勢,誰都不願意去,可是如今的遼東,成了避風港,人人搶著去。

山東的登來碼頭,開始聚集物資,各倉庫都開始有了積蓄。

有蘇觀負責山東,雖然只是二把手,唐清安對此人放下,不擔憂物資運送金州會被拖延剋扣太多。

而遼東都司的人選,唐清安不放心。

在紅樓中,賈雨村升職入京做京官,唐清安想到了此人,寫了信詢問他是否願意來遼東。

賈雨村此人,官僚氣息十足。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

對於目前的金江鎮來說,如果來一名清官,對於金江鎮才是不好的事情。

倒是賈雨村,他越是官僚,對金江鎮越是有好處。

除非金江鎮和賈府一樣衰敗,不然賈雨村對金江鎮,只會大開方便之門,方便你我他。

此人比賈政來遼東都要合適。

賈政雖然是唐清安的岳丈,可是以他的呆板,是不會越過底線的幫助金江鎮。

倒是賈雨村,底線遠比賈政要低。

賈雨村收到平遼侯的書信,當然願意去遼東了,立刻聯絡故舊來奔走此事。

加上賈府,王家等勳貴的策應,以及唐清安的支援。

賈雨村很快就收到了新的調令,去金州重建遼東都司,有了這份資歷,賈雨村未來入京,底氣十足。

林如海被流放,甄家難以自保,賈雨村再一走,金陵的勢力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新的人選,不光賈府在思考,唐清安也在思考。

一個是賈雨村的同僚張如圭。

賈雨村因為革職,流落到林府教書時,正是此人帶來的訊息,才得以第一時間求到林如海,最後到京城靠著賈府王府的實力而起復。

張如圭有功名,有資歷。

還有一個就是通判傅試,至於其他賈府的門生,要麼資歷不足,要麼科舉排名太落後,要麼像賴大家的縣令官職太低等等。

傅試此人完全沒有底線。

為了巴結權貴,把自己的妹妹耽誤到了二十幾歲,可以說完全不要臉面,沒有一絲的底線。

論起此人,連唐清安都有點怕,此人功利心太強,又不在乎私情,雖然操作的好,能為金江鎮帶來大利。

可是這等人的背叛太讓人防不勝防,太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