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的獐子島,海洋島各島。

唐清安不放心,命了大軍迴歸金州,自己親自駐守連雲島,再派了二弟劉承敏去黃海。

兩人一頭一尾,安頓這百餘萬石的物資。

前番遼瀋失陷後,遼西走廊幾十萬民,新募十餘萬兵,物資都需要登萊運送。

大周集全國之力,才收集到了百萬石豆料糧食。

海州有物資百萬石也不足奇。

大軍就有十五萬,騾馬十餘萬,加上遼瀋運送海州,海州運送前線的民夫十餘萬。

老奴有繳獲原來瀋陽,遼陽,遼左各衛的物資,加上自身搜刮,湊齊百餘萬石,實乃深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糧草才是軍心的關鍵,保證了蠻兵士氣高昂。

這才便宜了唐清安,唐清安委實也沒想到,自己有這般的收穫,這就是以海制蠻,打了勝仗的好處。

只要能打勝仗,有意料之外的好處並不足為奇。

就像後世自己的祖國,打了一場絕世之戰,各方拉攏,給了無數的好處。

又透過輪戰磨練出一把舉世兵刃,連當時的超級大國,都放下身段主動把生意送上門。

總之,馮勝之從金州趕來連雲島,詢問將軍到底獲得了多少物資。

唐清安搖了搖頭。

“敵軍環繞,未來得及清點,大概二十餘萬石吧。”

軍士,民夫不停的搬運,不計其數的物資,每個人搬運自身的東西,是不曉得具體數量的。

各部報上來的數字,除了親信的幾人,唐清安誰也沒有透露,並嚴令不得私下交流此事。

就算有幾個關係交好的將領,偷偷的溝通,也窺視不到全軍到底搬運了多少。

水師只管運送,又不負責清點,同樣也不知道具體的數字。

這般下來,軍中的將領,連參將趙緱用也不清楚所獲幾何。

馮勝之露出懷疑的眼光。

他在金州聽到顧應時的訊息,等大軍回來後,親自去了一趟旅順,在碼頭上看到了源源不斷的船隊運送物資。

聽說整個水師的船隻都調動了起來,原來的兩百艘,金陵調來的五十艘,登萊調來的五十艘,合計三百艘。

這麼多大船,一趟的運力就有將近二十萬石,將軍雖然打亂了船隊,無法統計三百艘船合計運了幾趟。

但是他又不是傻子,如何會相信只有二十餘萬石。

“我已經傳命劉承敏,等各項物資運送完,會嚴格清點,收到冊子我會第一時間交給你的。”

唐清安誠懇的說道。

獐子島,海洋島是大周在遼東最遠的海島,而且百餘里外的大陸,又在蠻族手中。

這才是他為什麼要把物資運到那裡的原因。

不是他小氣。

就像本錢一樣,有了這百餘萬石的物資,唐清安再也不懼兩三年內收攏遼民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