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一隅能不失就已經不錯了。

哪怕有幾個御史上疏,認為金州的作用巨大,不該受到朝廷的小視,其中一個新進的御史吵的最兇,朝廷應該提高金州的供給,應以遼西,北鎮平齊。

如今老奴攻打北鎮,北鎮損兵折將,失去了大量土地,遼西則困兵不前,整個戰場上,唯一的亮點就是金州。

金州的地位的確值得提高。

這也是打了勝仗的好處。

原來金州作為遼西的附屬,如今升了一等,由登萊直接供應,而不是由史鼐調派。

且同意了金州擴兵五萬的請求,並督促江南供應棉花,棉布,綢緞各色物品。

朝廷確認了金州五萬兵額的軍制,唐清安才敢擴軍,不但如此,朝廷且也同意了唐清安另外的要求。

唐清安向朝廷下了軍令狀,蠻族片板不能下海,以威脅山東。

從浙江調水師四千,各色戰船一百六十艘,鳥銃一萬杆,弗朗機炮五百門,其餘火器不計。

當浙江水師,和金州原來來自登州的水師,兩處合營後,水兵達八千人,大小戰船四百七十餘艘。

金州水師的規模,已經達到了長江以北,所有水師之和。

合兵後的水師,同樣分為三部。

一部有浙江兵為主,守遼東灣,一部以沈有容為主,守衛金州,長行島各處。

一部以嚴正中為主,負責黃海以北,遼左以南,接應各處遼民。

安置了水師。

唐清安開始大擴兵。

復州城裡的蠻將,受金州復奪海州的影響,得知金州兵竟然不聲不響有了數萬可戰之兵,徹底龜縮了防線,大退步百餘里,一直退到欒谷關。

金州兵則順勢而上,收復了重城新金,不費吹灰之力,全得原來金州範圍之地。

新金城北方五十里就是欒谷關,而東面的紅咀堡等堡,一直到最長大上百里的歸服堡,都因為靠黃海,蠻族也都撤軍了。

這些城堡裡的丁口,要麼被掠殺,要麼俘虜為奴隸,要麼被編為包衣,原來的百姓十不存一。

不過當這些地方出現金州兵的旗幟後,躲入深山,鄉野,河流的百姓紛紛出來投靠。

蠻族為了杜絕遼民投靠金州而設立的防線,隨著復州蠻兵的撤退,已然徹底瓦解。

無數的遼民拖家帶口的投奔金州,每日金州都能接應數千人,加上黃海水師的接應,金州城的人口直線上升。

只一個月,二十三萬,二十五萬,二十八萬,三十萬,三十一萬……,最新一次統計人口,金州有了百姓三十七萬。

都快要翻一番了。

九月。

金州開始收割。

金州田畝六十萬,遼東灣各島近十萬,黃海各島趕種的田畝三萬,加上收服上百里的失地,以及新金以東一帶,到底還有田畝數萬。

合計七十餘萬畝的田,或因為地肥高產,或因為地貧而地產,一直到十月,合計收穫糧食一百三十萬石。

一百三十萬石的蜀黍,可以打出米粒九十餘萬石。

不過帶殼才容易儲存時間長,所以一百三十萬石的蜀黍一部分送往金州各糧倉,一部分送往長行島,一部分送往大小長山島。

這般忙碌下來,到了十月尾,天氣已經轉涼,金州閒了下來,開始了大擴軍。

一年來,從光復復州開始,全軍從小到大,特別是黑山輪戰,經歷了大小各戰高達上百戰。

有的人犧牲了,有的人升官了,有的人降職了,甚至還有罷官的。

今日。

金州大小將官兩百餘人,擠滿了總兵府。

糧草就是軍心。

金州今年秋收的糧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