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五年平遼 (第3/3頁)
紅樓從遼東開始網盤免費下載 鍵盤戰鬥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啊。”
兩個大小狐狸,一臉的悲意。
“既然如此,還是以互市之事為重,先把互市之事做起來,我們才能有餘力。
到時候才能為朝廷勇擔於事,最後朝廷就會看清,我之忠心耿耿了。”
聽到將軍的話,謝友成笑了起來。
沒幾日。
朝廷果然先後拒絕了馮勝之,顧應時的奏疏。
唐清安則開始寫起了自己的奏疏。
“五年平遼。”
開頭就是動人心魄的題目。
按照他想來,就是最神神道道的太上皇,也得激動一把吧。
至於能不能真的五年平遼,唐清安當然不敢做出保證,他是往這方面計劃的。
不過五年後,不管能不能平遼,朝廷大概求他比較多。
……
金州總兵的奏疏,快馬送到朝廷。
由江南各地的商人,利用貿易的利潤,誘惑他們運糧到金州。
如果沒有前面的幾個字,閣老們大概都不會看後面的內容。
因為以他們對太上皇的瞭解,斷然不會同意金州和內地直接通商之事。
金州民生朝廷接應不了,同樣也不會希望金州能把民生管好,因此金州才會需要內地的接濟。
不然只要內地一斷供,則金州自潰。
這是朝廷防備的一種手段,以太上皇之精明,不會看不到這點。
可是令人震撼的,偏偏就是金州將軍奏疏裡,前面只寥寥幾言,最後面才提細事。
五年平遼。
只要朝廷對金州供應軍餉齊備,軍器充足,軍士日夜操練,以養足戰力。
五年後,可有遼東經略出面統一排程。
金州募兵十萬,錦州北鎮軍兵十五萬,再督朝鮮出兵五到八萬,朝廷援兵數萬。
四方合計四十萬兵,分東西兩路,史經略居中指揮,遼東節度使李達祖作西路帥,金州總兵唐清安作東路帥。
東西兩路,穩打穩紮,使蠻族首尾不能相顧,一舉功成,滅掉蠻族,光復遼東和奴兒干司。
介時,各鎮營兵功成身退,退營歸家,只留軍屯。
朝廷以此,每年可省下千萬兩銀子,用以國內修生養息,不要三年,則諸事太平。
劉一儒和璠皓,兩個人不敢怠慢,第一時間送去了聖人處。
有這份奏疏,那金州總兵就忠心的。
朝廷最怕的就是邊軍大將養寇自重,而金州又是孤懸海外,鞭長莫及。
遼東經略的修堡以拒蠻族,穩是穩矣,可每年千萬兩銀子用在遼東,何時才是個頭。
遼西堡壘修了無數,就是至今沒有收復過一寸失地。
如果是旁人提出五年平遼,眾人雖然歡喜,卻又會擔憂,再來一場戰敗,朝廷再也無兵可抗。
而偏是金州總兵之言。
此人出海以來,對蠻族要麼不戰,戰則必勝。
所以他竟然提出了五年平遼,哪怕對武夫最有戒心的劉一儒,也信心足了起來。
此事內閣和聖人還沒有做出決議,朝堂上已經鬧開了。
不管和金州總兵有沒有干係的人,都認為必須答應。
天下,大部分官員苦遼餉久矣。
極少部分從遼餉獲利的人,如何能抗拒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