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收縮回遼西。

不然不但這幾萬大軍白白送了性命,又浪費了幾年來無數的物資。

說來說去,無非是沒人願意擔責。

總是到了事到臨頭,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陷入被動之局面。

好了。

遼東經略史鼐破罐子破摔,把皮球踢回了朝廷,朝廷反而坐蠟,只能追問金州。

……

遼西走廊是京城的門戶,是最為緊要的地方,史鼐可以如此告知朝廷,無法援助北鎮。

金州卻不行。

朝廷大力支援金州,目的就是為了牽制蠻族,保護遼西走廊,這是金州的職責所在。

可唐清安現在想救也救不了。

四萬大軍在岫巖,三萬大軍在鎮江。

岫巖在山區,到金州也是四五百里的路程,就算他命大軍回金州,路程也需要半個月。

至於鎮江,雖然比岫巖的距離要遠個兩三百里,但是因為有東岸的直道,只需要二十天。

朝鮮同意出兵三萬,但是從朝鮮到金州,那就更遠了,至少要等一個月。

總之,他就算想要救,金州召集各軍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然後出海又需要六七日才能到東海堡,然後路上花費個兩三日,才能趕到北鎮。

把這番演算法,如實的告訴了朝廷。

金州的援兵,北鎮至少要堅守兩個月才行。

且金州軍,鎮江軍軍備不足,糧草不足,船隻不足。

從長白山區無法度過大軍,只能從金州出發,而又有復州蠻族重兵防備金州。

請求朝廷急調糧餉物資四十萬石糧草,用以調回各地軍兵,以出動五萬金州軍,三萬朝鮮軍。

唐清安在等。

等朝廷的物資,等大軍齊至金州。

這回。

他要和老奴扳扳手腕。

……

北鎮等著錦州和金州的援軍,義州等著北鎮的援軍。

最後義州沒有先等來北鎮的援軍。

蠻族的攻城套路還是老三樣。

以驅趕遼民填平城池防衛工事,消耗守方的物資和士氣,然後驅趕遼民推進攻城器械。

楯車,雲梯等。

等遼民消耗殆盡,守方士兵疲憊,則派出精兵攻城,不給守城方喘息的機會。

義州只有幾千兵,又大多是新兵,只經過訓練未經戰火。

幾日下來,見不到援兵,早已軍心渙散。

當一段城牆被蠻族所得,則城內守兵盡皆潰散,沒有一部能組織起來反攻奪回城牆。

各隊都從蠻族故意留下的南門突圍而出。

遠處看不見的地方,早已等待多時的蠻族騎兵,隨後蜂擁而上,輕鬆的剿滅了逃兵,追殺了二十餘里。

義州取下。

北鎮徹底淪為孤城。

蠻族大軍返回,合計十萬兵,團團圍困北鎮。

北鎮有兵六萬,進城軍戶的家卷等十餘萬,合計近二十萬人,每日消耗糧食兩千石,一個月需要六萬石,其餘草料不計。

蠻族先是斷了水源,北鎮二十萬軍民,只能靠城中井水度日。

一個月下來,雖然糧食還有,卻人人口乾舌燥,嘴皮開裂,索性下了一場雨,緩解了眾人的乾渴。

可是,城外的蠻族大寨紋絲不動,猶如磐石。

李達祖在城牆上,內心擔憂了起來。

這回蠻族的動靜,難道是要困死北鎮嗎?

又是一個月。

李達祖確信了,蠻族這回,是要逼著北鎮出城決戰,或者在城裡堅守到糧絕。

北鎮有二十萬人,城外的蠻族有十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