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要戰,戰則必勝,死戰不退。”

朱秀堅定的說道。

聽到前半句還好,再聽到後半句,唐清安就明白了朱秀話裡的勸戒。

“蠻族搜刮遼左,元氣恢復的極快,我收攏遼民,現在糧食缺口越來越大,此其一也。

我光復的長白山東岸,以及現在的遼左中部,原來都是地貧人稀的地方。

蠻族現在保留了腹地,都是原來遼左的精華之地,不論田畝肥沃,還是人口,都遠不是其餘地方可比。

我積蓄慢,蠻族積蓄快,此其二也。

蠻族積蓄了幾十年,又從大周和蒙古接連擄掠了無數的兵甲物資,而我部兵甲奇缺。

雖然從各地招募了兩千餘工匠,可是民匠佔了一半,船匠佔了三成,軍匠只不足兩成。

軍械所,只各式盾牌,如今每月只能造五百六十二面,各式戰車一百六十輛。

還有鳥銃,火藥,鉛子,兵甲,長槍,長刀等各式軍器,全部合計下來,一個月也只能裝備一個小營。

靠著前番從海州所得,以及朝廷這些年的補給。

守軍不提,如今兩百個小營,其中兵甲武器齊全的小營,只有六十營。

兵甲武器達一半者,也才五十營。

而兵甲武器不足一半者,高達九十營。

以現在各軍械所的建造速度,要想讓全軍兵甲武器充足,需要七八年才能足夠。

這還不包括各游擊隊每月兵甲武器破損需要維修,換取的更是天文數字,此其三也。”

朱秀聽著將軍的話,眉頭皺起。

他是方面大將,當然知道後勤的困頓。

因為鐵甲最難製造,費工費料,因此如今的金州軍,鎮江軍,年初開始,全部改用棉甲。

就是把鐵片釘在厚衣服裡面。

鐵匠錘造一片鐵片都多難多費時間且不提,製造棉衣,在把鐵片打鉚釘,把甲片釘在布面上。

說起來簡單,但是當數量要求多了,同樣也是供應不上的。

而且全軍也不能全部使用棉甲,還要製造皮札甲,提供給精銳使用,至於更為難造的鎖子甲,鍊甲,如今已經停產了。

唐清安比朱秀更懂。

大周最政治清明的年份,整個國內一年也才製造各色盔甲一萬副,馬步刀兩萬把,弓三萬五千張,失一百七十二萬支……

也就是說兵甲武器,就算大周全國供應金州鎮江十餘萬兵其中的缺口,也需要數年的時間。

更何況大周還有九邊,還有遼西,還有其餘各處,怎麼可能全部供應給金州鎮江。

雖然金州目前的製造能力每月都在提高,只比大周境內的直隸,金陵,富裕的省份要差些,但是今年內陡然擴軍了大幾萬。

各處軍械所就算日夜開工也無法供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