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賴話都讓他說了,眾人翻了個白眼。

“既然大家都說完,我把諸位的意見都歸納了一番,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船隻不足。

第二,工匠不足。

第三,船塢不足。

第四,漁民不足。

第五,工具不足,例如鉤繩,風網,掛網,流網,打瀨網等等。

……”

陶鏴一一念道,基本上剛才談論中,提出的意見都包含了。

眾人聞言,才開始認真起來。

“先從能解決的事情說起,各位都說說,哪些事情是短時間能解決的。”

“鉤繩,漁網之類,可以讓將軍命令各地官員組織生產,這對工藝要求不好,普通民戶都能學會。”

有人說道。

“好,還有呢。”

陶鏴在這條意見後面,寫出了應對方法,同時記下了人名,也順手拿起來翻給眾人看。

見狀,眾人的熱情提高了。

“雖然捕魚需要經驗和技巧,但是如今有三處水師兵備道,可以讓他們幫助培養漁民。”

“製造新的船塢,可以讓將軍向朝廷索要支援,派來工匠幫忙修建,想到這裡,那船匠也可以向國內求援嘛。”

這個人說了兩條,引起了他人的不滿,認為他把自己的話都搶著說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問題一下子彷佛都解決了。

最後。

船。

所有人都不言了。

就算各種準備工作做好了,一年內想要製造九千條船,那也是不可能的。

把大小長山島都撲開也辦不到。

“廣鹿島要建船廠船塢,石城島也要建船廠船塢,最好在旅順口也建造船廠船塢。”

有人提議道。

這主意好,船廠漁場越多,在場的各位盤子也更加大了,誰都支援這個決定。

“朝鮮雖然禁海,但是也有船的嘛,他們又不需要水師,何不如讓將軍找他們把船借過來。”

有了解朝鮮局勢的官員說道。

這就彷佛開啟了洪水閘門,眾人都想通了。

是啊,朝鮮國內也有工匠啊。

眾人興高采烈。

陶鏴一筆筆記下來,傳給每個人看,最後都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明早我把這冊子拿給將軍一看,會不會讓將軍驚訝至極?原來這裡竟然藏龍臥虎。

只負責船廠漁場,會不會大材小用啦?要不要調去負責一方,成為一地主官。”

“哈哈哈。”

聽到陶鏴的打趣,眾人都開懷大笑。

是啊。

一百萬變兩百萬。

壓力巨大。

同樣也讓人信心倍增,幹勁十足。

人就怕有希望。

有了希望後,很多看起來不可能辦成的事,最後都會辦成,讓人不可思議。

果然。

第二天一早,陶鏴就領著眾官員,哪怕半夜沒有休息好,每個人都神采奕奕,激情飽滿。

唐清安一臉錯愕的接見了眾人。

萬萬沒有想到。

當陶鏴把昨夜記錄裡好的冊子交給了將軍,眾人則在一旁跟著將軍的視線解釋。

大小上白山官員的舉動,驚呆了將軍的隨行官員,哪怕陶傑都一臉驚訝。

昨天將軍才提出的問題,連他聽完後也認為是天方夜譚,不可能完成之事。

一晚上。

船漁政的官員們,竟然就拿出了可行之策。

這些原來大周的讀書人,什麼時候效率這麼高了?一時間,陶傑感到了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