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對將軍的瞭解,將軍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

如果將軍提出要對蠻族發動決戰,那就是到了十拿九穩的時候。

而且糧食是大為題。

不管是聯合北鎮,錦州,還是聯合朝鮮,組成二十萬聯軍,需要的民夫,騾馬等數量,前後高達百萬餘。

現在百姓都餓著肚子,不光蠻族無糧,朝廷,朝鮮都無糧。

也就是說,將軍就算想要違著性子冒險,也是無力組織二十萬大軍的。

糧食。

謝友成想到了關鍵。

蠻族,將軍,朝廷,哪一方能最先湊足糧食,誰就佔據了先手,能提前發動進攻。

升起一股明悟。

謝友成恍忽。

從出海以來,將軍的策略原來是一環套一環。

難怪將軍從一開始就這麼注重民生,從一開始就把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了民生上。

走一步看十步,這還是人嗎?

唐清安邊說話,右側的陶傑滿臉的認真。

餘光看到謝友成竟然在走神,於是稍微提高了聲音,謝友成回過神來,面帶歉意的看向將軍。

唐清安不以為意,繼續說道。

“游擊隊要建立大功,不但養活自身,還要繼續突進騷擾蠻族,不讓蠻族從遼民身上順利獲得養分。

總之,這就是一場賽馬,誰在物資上籌集的快,誰就跑在了前面,獲得了優勢。

如果蠻族比我們更快的準備好物資,那麼他們大軍出動,則我們各處防不勝防。

不但丟失土地,傷亡軍士百姓,更會延緩我們發展的腳步。

而如果我們先籌備好,那麼我們就可以集合大軍,尋找對方的弱點,一步步吃掉他們。”

“就和前番蠻族逐步打下沉陽,遼陽一個道理。”

陶傑笑道。

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被動的一方,被人牽著走,遲早會有疏忽的時候。

唐清安點點頭。

“所以,謝先生負責遼東全域性的情報,為游擊隊提供有力的支援,而陶兄則看顧好朝鮮。”

對於謝友成,唐清安很放心,唯有陶傑,不知道他能不能把事情辦好。

朝鮮現在不但是唐清安的大後方,更是提供源源不斷物資的重要的地方。

如果朝鮮不穩,會直接影響唐清安的計劃。

朝鮮新主登位,國內不服的勢力本就極多,又如今搜刮物資供應鎮江,可見其國內的形勢。

任何威脅朝鮮國主的跡象,都要提前消滅苗頭,不能讓它壯大起來。

如果不能提前遏制住,鎮江是無力去平叛大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