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決戰 (第2/3頁)
紅樓從遼東開始 免費閱讀軟體 鍵盤戰鬥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蠻族本身,加上歸順的蒙古,可以聚集二十萬大軍。
作為攻方,不同於蠻族以逸待勞,金江鎮可以抽出十萬精兵,只論兩軍數量。
金江鎮完全落於下方。
當然金江鎮也可以選擇抽丁,還能拉上朝鮮軍。
金江鎮軍力可以抵抗蠻族旗兵。
朝鮮軍弱於蒙古騎兵,也弱於蠻族八旗中的漢軍。
金江鎮的百姓都是農民,沒有長久的訓練,打不贏出生於老林之間,善射的蠻丁。
而且以他對將軍的瞭解,將軍不會把百姓派上戰場,用性命卻填。
“是否太早了?”
謝友成覺得可以繼續等幾年。
唐清安當然也想等。
可是他等不了。
如果形勢沒有超乎他的預料,大周朝廷將會越來越艱難,不要幾年,哪怕雙方還留有信任。
大周朝廷也將無力供應金江鎮的軍餉糧餉。
想要靠金江鎮三百萬百姓,供養十萬野戰軍,有些吃力。
哪怕加上每年金陵往旅順的商貿,還有濟州島的商貿等事項。
十萬野戰軍。
一年的兵餉是一百八十萬兩,糧餉是六十萬石,還不包括打仗時候的行糧等等。
另外還有民夫,戰馬的草料等等。
大周可以供應十萬,二十萬野戰軍,而金江鎮的話,是很難供應的。
歷史上的大帆船貿易,最高峰時期的年份,一年也才三百萬兩銀子的商貿,不是稅銀。
所以只能趁這兩年,大周還有口氣。
靠著雙方不多的信任,以攻滅蠻族的理由,能從大周擠出所需要的物資。
以及大周國內的援兵,破船還有三千釘,總還是有能打的軍隊。
例如浙江兵,例如川兵,例如山西毛葫蘆兵等等。
朝鮮的民生也越來越艱難,國力同樣在下滑。
繼續等下去。
金江鎮並得不到優勢。
“民亂。”
謝友成聽完將軍的擔憂,認為民亂會拖垮大明,他不知道該不該信,不過將軍如此認為。
那麼他就理解了,為何將軍生出了,明年就要和蠻族決戰的想法。
“蠻族的存在,有些拖累我了。”
唐清安說了一句謝友成沒弄明白的話,將軍也沒有向他詳細的解釋。
蠻族的存在,導致唐清安什麼事都無法做。
空有十萬大軍,只能耗在遼東。
不解決身側的蠻族,唐清安一兵都不敢派出海外。
謝友成是軍司的頭腦,所以他必須明白明年的計劃,以調整軍司的規劃。
朝鮮國。
陶傑和劉興祚,來自金州的快船,停留在了漢江上,兩人查閱了來人遞來的公函,皆一頭霧水。
兩人一文一武留守朝鮮,怎麼會臨時讓兩人都回國呢。
問了來人,那人也說不出所以然來,說是軍司的要求,讓兩人回去敘職。
這就越發搞不懂了。
軍司對於劉興祚的要求,還算說得過去,自己又不歸軍司管,如何讓自己回去敘職呢。
陶傑比較謹慎,翻來覆去的詢問那人,那人最後推諉不過。
“聽說好像是將軍的要求,到底什麼情況我真不知道。”
見到那人這般為難,陶傑想了想,還是同意了和劉興祚歸國。
二人回到金州不久,即得到將軍派人來喚的召見。
不光是他們,連去各地巡視,為秋收做準備的馮勝之,顧應時等人都招了回來。
金江鎮節度府。
文官謝友成,馮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