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吸納世界氣運 (第2/3頁)
紅樓從遼東開始 免費閱讀軟體 鍵盤戰鬥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知道,且很好奇。
不少人都和王豐肅打過交道,因此知道此人是什麼心思。
無非想要以此打動將軍,准許其人在金江鎮建立建堂,眾人心中冷笑。
他們即不反對王豐肅,也不願贊成此人,可他既然用這種行為想要達到目的,那就別怨他們反對。
“我認為王豐肅所言,雖有誇耀己方,卻也不是妄談。”
不等眾人出聲,唐清安即搶先說道。
“例如我們彷製出來的紅夷大炮,此炮是西方戰船的艦炮,他們在陸地上有專門的野戰炮。
以炮彈的重量,分為了好幾等,可見其專業。
而且濟州島海貿,外國的商船,各位也去濟州島觀摩過,的確不同。”
唐清安想要說服眾人,接受新的事物。
不足,一點兒也不可怕。
正如他穿越前的國家,那些年來不就是認識了自己不足,學習而追趕嗎。
然後有了令世界震驚的中國速度。
不足又怎麼了?
不足我就學就改,在超過你。
別人指出不足,先聽一聽又沒有什麼損失。
把別人的話當做至理名言,全盤接受。或者把別人的話當做無稽之談,聽都不聽。
前後都是因為自卑。
“將軍,那些外國人的商船雖然有些優點,但是我們的船隻也有我們的優點。
我們的福船空間大,可裝載多門火炮,又船身堅固,可以撞沉對方的船。
且我們正在製造粵海將軍送來的烏船模型,這等船比福船更加堅硬,且使用壽命極長,可以抵抗弗朗機炮彈的攻擊。”
有船政的官員努力解釋。
“我們的優勢要加強,別人的長處我們也要學來,如此才是不敗之根基。
你們的顧慮我清楚,王豐肅的心思我也清楚。
他既然敢這麼說,就讓他把東西拿出來讓我們看一看,比一比,有好的我們就吸納。
不比我們好的,我們就把我們的好的,做的更好。”
將軍如此言論,船政的官員倒也沒有太多的意見,正如將軍所言,比一比嘛。
唐清安對眾人的態度,極其的滿意。
雖然海禁導致大周官員對世界瞭解極少,但是當世界上各國的人來到時。
大周還是有很多官員願意學習的,例如顧應時,李成賢等。
包括原本的歷史上,已經不存在的大明,萬曆末期乃至隆慶皇帝,天啟皇帝,崇禎皇帝。
當時的大明官員,發現了西方人的利器,都會去學。
弗朗機,鳥銃,紅夷大炮,幾何學等等,不管是工具還是學問,在明末的土地上並不少。
可是隨著明亡清起。
因為防備漢民,這一切都消亡了。
隆慶開關後,一年幾百萬兩銀子湧入大明,每年幾百萬兩銀子的絲綢,茶葉,瓷器都銷往西方各國,乃至南北美洲。
當清朝斷絕了一切,東方大國的緊俏商品雖然沒有了,可是各國手中的銀子還在,市場需求還在。
馬尼拉不得不尋求更廣泛的貿易物件,他們在全世界尋找能替代東方大國的商品。
眾多的國家都需要馬尼拉的白銀。
其中英國脫穎而出。
英國掌控了印度的棉布,用遠不如大明絲綢品的棉布,趁著大明消亡,清朝立國這一段空窗期發展了起來。
作為這個時代,眼光最超遠的人,唐清安可以自豪的說。
隨著金江鎮海貿的崛起,且日益強盛。
英國別想用印度的棉布取代大周的絲綢,更不提百年後,又在印度種植茶葉,取代了中國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