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奴又死了。

以他對蠻族各大貝勒的瞭解,代善籠絡蠻將人心的手段可以,但是對漢人態度和其餘蠻將沒有區別。

唯獨皇臺吉,重視漢人,願意重用漢人。

如果是皇臺吉登上汗位,以他的政治表現,那麼蠻族還維持下去。

畢竟蠻族的土地面積,遠不是金江鎮能比的。

遼左大半的平原地區,仍然在蠻族手中,還有北方的蒙古草原,東邊的奴兒干司,以及新獲取的北鎮全境。

這都是蠻族的潛力。

而且蠻族的老兵老將不可計數,踴躍出來的人才也不少,年輕中的例如多爾袞之類的,都極具頭腦。

如果是代善的話。

那就說明蠻族的政治方陣任然延續大汗的風格,對於目前蠻族的現狀,將不是好事。

總之,劉興祚認為金江鎮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那麼到底是投靠朝廷還是投靠金江鎮,他選擇了金江鎮,誰讓朝廷不在乎他呢。

偏偏他也不怎麼在乎朝廷。

“但憑平遼侯驅馳。”

劉興祚恭敬的說道,話裡並沒有提朝廷。

唐清安滿意的點點頭。

“我有五千軍馬駐守朝鮮,缺一名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不知你可否願意屈就?”

劉興祚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思考了一陣。

立馬明白了其中的好處。

他原來就是蠻族的大帥,對蠻族十分的瞭解,如今投靠了金江鎮,對金江鎮也有了一二分的具體瞭解。

雙方都無力再繼續支撐大戰。

蠻族除了物資上的不足,還有汗位之爭,而金江鎮同樣也物資不足,又有國內的牽扯。

按照他的推論,一兩年裡,雙方不可能發生大沖突,唯獨邊境會有些小摩擦。

那麼一兩年的時間,他在朝鮮做得好,也算是為金江鎮立功。

而這些時間,也讓他能獲得金江鎮的信任。

“末將願意去朝鮮。”

“好。”

唐清安笑道。

歷史上後金殺入朝鮮,雖然旗開得勝,但是後勁不足。

朝鮮國主李倧退至海島,命國內軍兵堅守退敵,後金一時奈何不得,又連番大雨江河水漲。

後金軍隊不得渡河,也沒有後勤繼續支援,因此無力深入朝鮮國內繼續作戰。

因此派了劉興祚前去脅迫朝鮮。

劉興祚利用形勢,威逼朝鮮國主背棄宗主國大明,改和後金簽訂城下之盟。

約定雙方為兄弟之國,不得違背和好,興兵侵伐。

不費一兵一卒,非常完美的達成了後金的戰略意圖,雖然有後金前番大戰勝利的緣由,其本身的才能也不可小覷。

因此唐清安把朝鮮之事交付給劉興祚此人,唐清安非常的放心。

有他對局勢的把握,加上五千駐朝鮮的金江軍,以及負責朝鮮情報的陶傑。

三方互相支援,則他能更加放心從朝鮮索要糧草物資。

朝鮮的局勢不但不能亂,還要大量為金江鎮提供海量的援助。

而金江鎮又不同於歷史,如今只有五千兵駐守朝鮮,所以需要精準的手段。

唐清安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私下交代給了劉興祚。

劉興祚明白了之後,率領自己的親衛,遠赴朝鮮上任,成為五千駐朝鮮金江軍的分守大將。

得知劉興祚來朝鮮。

朝鮮國主李倧非常濃重的,率領文武官員迎接了此人。

作為蠻族的鄰居。

從元末開始。

朝鮮最初和大明爭奪奴兒干司各部的統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