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洞房 (第2/3頁)
紅樓從遼東開始 免費閱讀軟體 鍵盤戰鬥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因為生產力低下,導致鹽含量雜,每個時代人體所需也不一樣。
後世現代,國家標準是人均7克每天,不過有地方口味偏重的,消耗的也高。
不過這是因為味蕾的需要,而不是人體的需要。
古代生產力低下,鹽質也差,所以秦朝人均日消耗26克每天,兩漢人均日消耗22克每天。
到了唐宋生產力提高,人均日消耗降到了15克每天。
而元明人均日消耗16克每天,竟然還上升了。
因為什麼不言而喻。
目前金州四十萬人口,每日需要用鹽就高達一萬兩千八百斤。現在大小長白山的漁船越來越多,一日捕魚量可達三萬斤了。
很多魚不易存活,加上氣候,很容易腐爛,需要大量的鹽製成鮮魚乾。
這樣才能完整的送回金州,供金州百姓使用。
醃製十斤魚需要三到四兩的鹽,三萬斤魚就是一萬斤鹽。
鹹魚又可提供蛋白質,又可提供鹽分。
再加上其餘之消耗,金州目前一日要產兩萬餘斤鹽才算飽和。
而這還不算有了富裕的鹽,大小長白山的漁場可以捕撈更多的魚等等。
兩萬餘斤鹽,需要修建一百多口鍋墩。
一口鍋墩日夜燒兩千兩百斤海水,才可得兩百斤鹽。
而維持一百多口燉鍋不停的燃燒,需要多少木材柴炭,更是個大數字。
索性原來鹽場設立的位置,就是為了方便獲得燃料而選擇的地方。
北邊的雞冠山不提,南邊的老鐵山面積又是雞冠山的四五倍,山裡都是樹木,可以大量的提供。
更重要的是老鐵山裡有金礦。
清代當地有人發現了這裡的秘密,有人偷偷入山開採,後來日本殖民統治在鐵山開了金礦。
後來此地成為了軍事要塞,才停止了採金活動。
一直到新中國那幾年,國家貧窮地方上疏中央,要求開採金礦,不過國家考慮此地為拱衛京門的戰略要地,所以否決了。
根據地理學家的探測,老鐵山的金礦和瓦房店金礦,山東招遠金礦屬於同一條礦脈。
不過唐清安也沒有開採計劃,倒不是考慮什麼軍事需求,而是因為時機不對。
金州要是出了金礦,傳了出去朝廷就要派人來了。
在顧應時的帶領下,唐清安和一眾官員巡視完了金州南部。
在後世,金州的行政中心在南部,就是後來著名鼎鼎的大連,可見此地物產之豐。
而現在的金州城,後世則變成了大連的一個區。
可惜。
此地目前的短板是缺金屬礦。
雖然也有一些鐵礦,但是產量並不大,連百姓之用的不足,如今又要修建鍋墩。
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非金屬礦,各色的石頭倒是不少。
鹽場的事交給顧應時,唐清安很放心的離開了,恰好先一腳回去,後一腳從登州回來的船隻就靠岸。
金州熱鬧到了頂點,碼頭上人人都來觀看,這京城來的新娘子,未來總兵府的主母。
將軍疼人,早已派了人來說,一路幾千裡,新娘子不必恪守禮節,儘可方便自己。
而秦可卿聞言,內心感動的同時,越發的不願失禮,雖然一路奔波,辛苦無言訴說,到底咬牙堅持了過來。
如今終於到了金州,連話也不說了,只安靜的坐在花轎裡。
從船上剛下碼頭,只聽到花轎外人聲鼎沸,繼而又喜又憂,又興奮又畏懼。
“小姐,都是來迎接我們的,好多人,還有好多兵。”
金釧兒一臉的興奮,向轎內悄悄說道,她不認識什麼武將穿著,統統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