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的去處不少,最好的一處就是王子騰處,不但容易立功,且沒有多大的危險。

至於遼東,並沒有人願意來。

現在金州不同以往了。

以前都是順風仗,如今實打實的打退了老奴,在別人的眼中,才算是徹底站穩了腳跟。

金州,也是一個去處了。

雖然比陝西山西要危險不少,但是立功升職又快了許多,至於同樣是遼東的錦州史鼐和北鎮李達祖處,則沒人願意去。

唐清安以前是樂意這些家族的子弟不來的,更利於他施展拳腳。

如今又不同。

出海至今將近兩年,金州軍由他一手建立,軍中大小將領,絕大多數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

前番不用他出面,一封調令就能令趙緱用乖乖的回金州,可見威信已經無人能及。

現在的金州更缺少人才。

像馮紫英這種,從小學習家傳本事,練就一身本領,只要在軍中打磨一番,很快就能獨當一面。

更重要的是,這能獲得世家更多的支援,而且也是對朝廷的一個交代。

金州軍裡不只是唐清安的人了,還有其餘世家的子弟。

不過這些人他只會安置在金州,而鎮江堡則不會,至少三年內不會。

“我聽聞你從小磨練武藝,可見也是有報效沙場的志向,願意來我金州投效嗎?”

馮紫英起身抱拳。

“願為將軍提刀牽馬,萬死不辭。”

“此事先不急,你回去和馮老將軍溝通一番,等我的奏疏發往朝廷,如此才妥當。”

唐清安送走了馮紫英,留下了張友士,請他等夫人臨盆之後再回京城,他會有重謝。

張友士如此只能乖乖留在金州,但憑將軍驅使,馮紫英也寬慰了先生,他回京城後,也會為世兄之事奔走。

果不其然,才半月餘,秦可卿臉色就有了紅潤,且有了胃口進食,唐清安這才徹底放心了。

開始把精力放在金州事務上,前番大戰,犧牲將領不少,不光要善後,還要照功提拔功士。

還有新金。

徐壽福守新金殉城,老奴攻打金州失利,退的也乾脆,連新金也不要了。

此地留人多了物資難以遠轉,留少了不足以抗拒金州軍,老奴索性直接棄掉。

可見老奴也是懂存人失地,存地失人的道理。

這一回不需要像上回一般大動干戈,因為他的威信不需要這些表面的形式了。

“調,賀寬為新金守將。”

“升,王恩義為新金副將。”

“調,陳銳為金州副將。”

“升,趙勝為金州千總。”

“升,廖榮克為金州千總。”

“調,王玉功為黑山二十里堡守備。”

“升,湯平為親衛哨官。”

“升,李道信為親衛哨官。”

“升,萬三為親衛哨官”

“調,李成才為黃骨島堡守備。”

“調,趙赫為莊河守備。”

“調,周德興為東溝守備。”

……

隨著一長串的調令下來,金州軍,包括鎮江軍都開始了大變動。

不光如此,唐清安把從金州往鎮江,整個長白山脈以東,分成了十處。

遼左太大了,人口卻不足。

長白山脈以西的平原,才是人口和城鎮主要的聚集的地區,而長白山脈以東,還沒有開發出來。

連衛所都沒有多少,如今唐清安準備在這一帶大力屯田,後世這一帶田畝可不少。

這一帶如果開發好,可以抵得上四分之一的遼左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