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所言,蠻族國內如今開始缺糧,前番冒險去攻打喀爾喀部落,一則是為了消除隱患,二則也是為了獲得物資。

在老奴的手段下,速戰速決獲得了成功,但是並不能徹底解決糧荒,不但從百姓手裡搶奪了積存,最後假惺惺的說開倉賣糧給漢民。

好一個一升米一兩銀子。

這是赤裸裸的搶劫啊。

“根據我們的探報,復州,蓋州,海州……岫巖,各地都有遼民開始起義。

上個月,岫巖的義民被蠻人所鎮壓,屠殺了數千人。”

聽完謝友成的彙報,唐清安了然。

更大規模的難民,已經拉開了序幕。

金州,鎮江兩地的官員,以為年初已然達到了收留難民的高峰時期,卻沒有想過老奴的統治會這般的慘無人道。

接下來金州,鎮江上下,要全力開始收留難民了。

“去請顧應時。”

唐清安想了想,把顧應時招來了,前番他負責旅順的鹽場,而且從金州一路來鎮江,也知道金州各地的具體事宜。

“現在大小長山的漁船有多少艘了,每月可獲得多少漁獲?旅順的鹽場產量有多少?各地的田畝,如今合計有多少?”

才一進門,就聽到了一系列的問題。

顧應時腦海裡整理了好一會,才把問題一一的展開,一條條的回憶起。

“漁船如今大大小小有一百七十艘,每月可獲得漁獲一百五十餘萬斤海產。

旅順的鹽產量,如今每日可產鹽兩萬餘斤,這些鹽一半用來民生,一半用來醃製。

如今各島田畝十萬,金州本土田畝六十萬,鎮江到金州,各地新開發出十一萬,預計在播種前,可達二十萬畝,朝鮮各島需要清理,進度緩慢才不足五萬畝。

所有田畝合計九十六萬石,其中有十六萬畝田地用來種大豆,蔬菜,麻棉等作物。

去除這些雜田,有大概八十萬畝,有的地肥產量高,可達兩三石,有的地貧只達石餘。

因此每年合計一百六七十萬石蜀黍谷,去殼後可得米一百一二十萬石。”

唐清安皺起了眉頭。

這百餘萬石蜀黍米,剛好能養活現在金州和鎮江七十餘萬民眾軍士。

現在的金州和鎮江,都有一股懈怠的風氣。

上下齊心吃了兩年餘的苦,大家終於能吃飽肚子了。

第一年,多少人忍受飢餓,導致疾病纏身,留下了不少的孤兒。

現在唐清安要逆著來。

金州鎮江上下。

仍然要繼續餓著肚子。

人心啊。

向謝友成和顧應時兩人敲了警鐘後,唐清安和金州的二弟劉承敏,夫人秦可卿分別去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