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四年的時間,每半年最多八個月就要維修一番。

以前船廠為了快速造漁船,不但造的都是小船,而且用料的木頭,刷油,陰乾等時間都不夠。

好多船底都開始腐爛,哪怕船廠多次維修維護,也開始有了船被淘汰。

總之。

據他所知,現在的金州,鎮江,長白山東岸田畝,加上海產,勉強能養活一百萬人。

游擊區的百姓不提,還有六十餘萬人,壓得官員們喘不過氣來。

自己雖然是武將,也同樣擔憂至極。

所以聽到將軍的問話,劉承敏猜測,是不是大哥的後勤無法維繫,因此才想要和蠻族決戰。

又想到還有源源不斷的遼民投奔而來,劉承敏吸了口氣。

雖然如此艱難。

但是決戰不到時機。

“大哥,其實兩軍對壘,靠的不是將領的才能。”

唐清安聽到二弟的話,沒有反駁他。

現在的軍中,也只有二弟會無所顧忌的跟他說真話,說實話。

劉承敏是真的這麼認為的。

從東海營練兵開始,到如今成為方面大將,他也是參與過四年餘大小戰的老將了。

除了那些天縱之才,真正的戰事,關鍵的地方,的確不是將領的才能。

真正起絕對作用的,是兵,是伍長,隊長。

未戰之前,將領還能做些戰場上的部屬。

等大戰開始,將領能做的,也就是看著前方各部如何殺敵,以及調動援兵去支援。

戰場上形勢千變萬化,需要前線計程車兵,在伍長,隊長,或者哨官的帶領下,爭鋒相對的應對。

你這人勇勐,那伍長,隊長就針對你。

你這裡頹勢,伍長,隊長就勐攻這裡。

不可計數的一處處的小勝,然後迎來大勝,壓垮對方。

優秀的將領,可以把軍力發揮到極限,庸才的將領,反而把軍力指揮的下滑。

但是不管如何卻改變不了軍力的本質。

猶如薩爾滸之戰。

哪怕周軍指揮連番失利,哪怕落得了大敗,但是靠著精銳的軍士們,仍然給了蠻族極大的傷亡。

秦國打敗趙國。

兩國的國力才是關鍵。

金州上下自誇十萬精兵,可以威懾朝廷,敵人,朝鮮等等,但是自己不能迷信。

要認清自身。

“大哥,蠻族放棄了遼左中部,不是因為戰敗,而是因為耗在遼左中部得不償失。”

遼左中部大部分為山區,糧食收入少,地方又大,處處防備處處是漏洞。

蠻族派大軍來駐守,一則沒有民心,二則需要消耗後方的糧草,而游擊隊又從來不正面對抗,加上遼民的幫助,才能如魚得水。”

這才是游擊隊存在的意義。

要是實力比對方強,還搞什麼遊擊呢。

“發動決戰之日,是游擊區取消的那天。”

游擊區取消了,說明已經消滅了蠻族的城池,說明游擊隊的實力發生了變化,強過了蠻族。

這才是可以決戰之時。

“唉。”

唐清安聽了劉承敏的話,嘆了口氣。

遊擊遊擊。

以弱擊強,不光是流蠻族的血,同樣也在流自身的血。

從二弟這裡沒有得到保證,唐清安去了朱秀的防區。

朱秀的營地在莊河沿海一帶,佈置的嚴密。

唐清安見了眾將領,隨後留下朱秀。

“以現在的軍力,不提糧草各事,只論兩軍對壘,如果與蠻族決戰,能不能獲勝?”

唐清安同樣問道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