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晴雯入裡間 (第3/3頁)
紅樓從遼東開始 免費閱讀軟體 鍵盤戰鬥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撈魚蝦各類總產量為兩百億斤。
數十年後形勢大變,漁船在渤海捕魚兩個月,兩個月裡,只捕魚四千六百萬斤。
雖然對比如今的金州仍然是天文數字。
這是多年組織的捕魚大會戰,和機械化過渡捕撈,以及絕戶網導致的原因。
現在的大小長山一帶的近海海域,本來就是水質最好的漁源地之一。
又有幾百年的禁漁期。
在這黃海一帶,就算包括上渤海一帶的話,一年收穫個二十餘億斤都不成問題。
只要金州有足夠的船。
還要海域裡供漁船停靠的各島,各島的倉庫,鹽,冰窖都要跟得上形勢。
所以可以放開了捕撈,但是絕戶網是不行的。
太傷漁源的元氣,雖然以金州現在的捕撈能力,遠談不上這點,但是未雨綢繆嘛。
“就跟大山裡春季不打獵一個道理,不能斷子絕孫啊。”
聽到將軍的話,眾人恍然大悟。
雖然覺得將軍有些杞人憂天,不過既然將軍提了出來,那就改過來好了。
又不是什麼大事。
既然確定了大方向,馮勝之,顧應時,朱文,顧道初,以及陶鏴,五個人開始商量細節。
最後決定出來。
集中力量設立三大船廠,旅順船廠,長行島船廠,以及長山島船廠。
長山島的船廠,規模將會逐一縮減,最大的船廠將會是旅順船廠,其次是長行島船廠。
長行島上大樹不可計數,可以就地取材。
旅順也前後也有大山,有大樹,比長行島資源更多。
唯獨大小長山島。
綠蔭雖多,適合做龍骨的樹木極少,完全靠大船往來運送,極為費時費力。
因為天津離京城太近,所以沒去招工匠,但是慕名投奔來的人不少。
現在從山東登來,金陵來的船匠,其中大匠都不在少數,比原來金州的船匠手藝都要強。
所以金州上下,開始有了新的要求。
在旅順和長行島,建的船廠,修的船塢要更大,更適合海洋行駛。
船政敲定。
接下來就是漁政。
所有處在捕魚區的海島上,都要設立漁場。
各處都有了漁場,才能讓漁船滿船後,一兩日即可運到漁場處理漁獲。
特別是如今天氣炎熱,不能久置。
要挖掘地窖做成冰窖。
遼東到了冬日,冰塊極多,無限的資源,是真正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頭一天從湖裡取了,一夜就重新凍成。
“還要鹽。”
陶鏴提醒道。
隨著漁船的增多,漁獲的增加,旅順的鹽場產鹽已經跟不上形勢。
“到朝鮮設立新的鹽場”
唐清安立馬說道。
旅順遍地的鍋墩,日夜焚燒,當起南風時,他在金州有時候都能聞到一股煙味,不知道是不是心裡的作用。
可能是自己杞人憂天。
但是破壞朝鮮的環境他不心疼。
他多的是人,可以去朝鮮境內一邊砍伐樹木,一邊燒鹽,說不定還能賣些回國內。
這個時代,除了他之外,可沒多少人具有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