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看得見,卻沒有辦法解決。

現在朝鮮的新朝,實則比前朝局勢增加的不穩。

“金州將軍這次借糧多少?”

李貴直接問道。

“三十萬石。”

聽聞,朝鮮的官員們不說話了。

每年按時供應鎮江二十萬石糧米,十萬石豆料,一萬斤人參,其餘布匹等沒有計算。

去年冬借了鎮江五萬石糧食,年初又借了二十萬石糧食豆料,這才過去了半年,又要借三十萬石糧料。

就算按照慣例打個折扣,也是十五萬石。

誰也無法答應。

因為朝鮮國庫真的沒有多餘的糧食和物資了。

李成賢看向眾人。

朝鮮的情況他知道,他既然知道,將軍也就知道。

“我國百姓餓著肚子,為朝鮮把守門戶,穩定局勢,如何朝鮮百姓不用餓肚子?”

這是將軍對他的原話。

“加餉加徵吧。”

李成賢為眾人出了主意。

“為了供應遼東,我國早就加派多年了,只有趁早消滅蠻族,雙方都能緩口氣。”

“我會和殿下去溝通的。”

金瑬終於鬆了口。

因為他透過李成賢的態度,猜到了金州將軍的態度。

既然如此,還不如自己搶先賣個人情。

李貴看向金瑬,一臉的憤怒。

金瑬無視李貴的視線。

人紅是非多,作為目前勢力最強的,金瑬壓力同樣巨大,和朝鮮國主一般,也需要金州將軍的認可和支援。

“還有一件事。”

李成賢敲定了一事,又提起一事。

“關於貴國每年提供一萬斤人參,將軍認為是不夠的。

不過考慮到朝鮮國主和貴班的為難,因此建議,准許鎮江派百姓入朝鮮境內採參。”

本來懸起來的心,聽到是這件事,眾人都鬆了口氣。

歷史上毛文龍就派了軍士上岸專門負責採參,朝鮮並沒有拒絕。

和眾人協商完。

李成賢正式進入朝鮮漢城,恭敬的面見朝鮮國主,遞交金州將軍之文書。

同樣。

金州將軍,再一次言辭犀利的奏疏,送入了京城。

“讓唐清安去問問史鼐,去問問李達祖,他們願意把自己的物資調給金州,那就調給他。”

太上皇冷冷的說道。

當太上皇表露出了對唐清安的不滿,朝廷上就沒有敢站出來為他說話。

皇上一臉平靜。

他的親叔叔暴怒。

因為唐清安竟敢對付山西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