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幾十萬斤。

可以說如今的唐清安之下,能富裕的養活一百萬民。

唐清安帶著馮勝之,顧應時,李成賢準備回金州,一路視察各地的播種情況。

“成績喜人。”

聽到將軍的話,眾官員都喜笑顏開。

“可是現在兩地人口已經突破了一百五十萬,還有五十萬的缺口,年底更是達到一百萬的缺口,怎麼辦。”

唐清安提醒道。

眾人這才安靜下來。

是啊,成績喜人,但是缺口太大了。

“田畝今年已定,後續新開發出來的田畝,也只能搶種一番,收穫極少。

只有漁場,造船越多,收穫的漁獲越多,每個月都能增加收穫,可以繼續加大船廠的規模。”

李成賢提議道。

馮勝之,顧應時兩人都搖了搖頭。

“船廠的各序船工大匠,身邊學徒最少的都有三四十人了,已經達到了極限。

派再多的人也上不了手,發揮不了作用,反而造成擁擠,導致船廠管理混亂。”

李成賢去年開始就常駐朝鮮各島,因此對船廠的情況不熟了,聽聞此言知道的確無解。

當眾人沉默的時候,唐清安笑道。

“可否把大工序都細攤開來,每個人只做一道工序,如此不是就容易上手了。

一道大工序從頭做到尾,需要豐厚的經驗,但是分成了小節,每個人只需要做手裡的事。

這樣的話,哪怕普通人,只要教導幾遍都能輕易的學會,不像以前要學許久,而且還技術不精。”

將軍的話音剛落,有人恍然大悟。

唐清安其實早就想提出流水線。

一則流水線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二則事情繁忙,兵事民事攪成一團,事事都急。

如果能成為節度使,開衙立府就好了。

現在的總兵府雖然也有一套雛形,但是名不正言不順,唐清安並不敢太過違矩。

“這主意極好,我仔細琢磨一番,親自去船廠,和大匠們協商此事。”

馮勝之說道。

一行人一路指點,將軍要回金州的訊息,也已傳開。

將軍去年年中離開金州到鎮江,如今有了大半年未歸,一時間金州上下都翹首以盼。

秦可卿也在猶豫不決。

“這有什麼的,那蠻族的逆首,前些年佔領了北鎮一帶,又去關外打敗了蒙古。

聽說那蠻族婦女們,不也是出城幾十裡迎接嗎,咱們金州婦女,如何能被她們比下去。”

花眼家的眉飛色舞。

“將軍不是也說過,咱們金州婦女不弱於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