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
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弘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弘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
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
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
弘曆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
弘曆在位期間,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形成於乾隆年間。
但是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
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
文字獄之風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加嚴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於養心殿,終年八十九歲,嘉慶帝親政。
逮和珅於刑部獄,旋賜死。
以成親王永瑆為軍機大臣。
三月,赦乾隆間文字獄各案涉及人員。
四月,上尊諡為“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
廟號高宗。
九月,葬於裕陵。
乾隆皇帝永遠不會知道,從他去世這一年算起,全世界進入了東戰西亂的大時代。
公元1811年(嘉慶十八年),發生了一場震驚朝野的林清之亂。
自乾隆中後期起,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儘管乾嘉年間的白蓮教大起義已被撲滅,但殘餘勢力並沒有被肅清,他們繼續變換著名目在北方活動,尋找時機反擊。
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天理教就是其中的一支。
他們在京城活動十分活躍,主要目標就是伺機攻打紫禁城。
活動的首領之一名為林清,經推算,確定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為起事吉日。
當時恰逢嘉慶皇帝去了承德,京城人心浮動,防守空虛。
林清自感機不可失,便如期舉事。
到了九月十五日中午,近百名天理教徒分別突襲紫禁城的東華門和西華門。
他們之前就買通了幾個信奉天理教的太監作內應,得以順利混入紫禁城中。
因為不慎,這些起義軍在東華門暴露了身份,而從西華門而入的另外50多人則在前來接應的小太監的引領下順利闖進宮門。
由於路上耽擱了時間,等他們衝到隆宗門時,清宮守門侍衛已經聞訊關閉了大門。
此時,恰好皇子旻寧正在上書房讀書。
時年32歲的旻寧是嘉慶次子,原本陪著嘉慶一同去了承德,後來提前回京,正趕上這場事變。
當時,宮內人心惶惶,后妃們嚇得哭成一團,太監們四處逃竄,侍衛們不知所措,聞訊趕來的王公大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在此緊要關頭,旻寧挺身而出,命令各門戒嚴,並派人調集援軍,自己站在養心殿前觀察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