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另一個塞爾柱人梅利克沙阿攻佔科尼亞。

1116年,基利傑阿爾斯蘭一世的兒子馬蘇德一世(sudi)在達尼什曼德的協助下重奪科尼亞。

1156年馬蘇德一世逝世時,蘇丹國已控制接近整個安那託利亞中部。

馬蘇德一世的兒子基利傑阿爾斯蘭二世(kilijarslanii)佔領達尼什曼德的錫瓦斯、馬拉蒂亞(latya)附近的地區。

在1176年的密列奧塞法隆戰役,基利傑阿爾斯蘭二世擊敗曼努埃爾一世的拜占庭帝國軍,對拜占庭帝國在區內的勢力造成嚴重打擊。

科尼亞在1190年被第三次十字軍的德國軍隊暫時佔領(科尼亞戰役),魯姆蘇丹國迅速收復科尼亞,並鞏固其勢力。

塞爾柱帝國最後一位蘇丹圖魯爾三世在1194年去世,魯姆塞爾柱人成為王朝的惟一統治者。

凱霍斯魯一世(kaykhusrai)在1205年奪回十字軍控制的科尼亞。

在凱霍斯魯一世及其繼承者凱考斯一世(kaykausi)、凱庫巴德一世(kayqubadi)統治下,塞爾柱的勢力在安那託利亞達致極盛。

凱霍斯魯一世最大的成就是在1207年奪取地中海海岸的安塔利亞,他的兒子凱考斯一世則在1214年攻克錫諾普(sinop),特拉布宗帝國臣服[24]。

他又陷落了西里西亞亞美尼亞王國(aiankingdoofcilicia),但在1218年被迫將阿勒頗交給埃及的卡米勒(al~kal)。

凱庫巴德一世繼續在1221年至1225年攻略地中海沿岸。

1220年代,他派遣遠征軍渡過黑海到克里米亞。

在東面,他擊敗門居切克,開始向阿爾圖格施壓。

凱霍斯魯二世(kaykhusraii)攻克迪亞巴克爾(diyarbekir)附近的地區,他在1239年須面對頗有聲望的傳道者巴巴·伊斯哈克(babaishak)領導的暴動。

三年後,暴動被壓制,但蘇丹國喪失了在克里米亞的立足點,蘇丹國及其軍隊被削弱。

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要應付更為危險的威脅,那就是正在擴張侵略的蒙古人。

蒙古帝國的軍隊在1242年攻佔埃爾祖魯姆。

1243年,凱霍斯魯二世在克塞山戰役(battleofköseda?,克塞山位於錫瓦斯與埃爾津詹之間)敗予蒙古的拜住(baiju)。

此後,塞爾柱人只得順從蒙古人,並逐漸淪為蒙古人的附庸。

凱霍斯魯二世兵敗後逃到安塔利亞,在1246年逝世,凱霍斯魯二世之死開啟了三分局面。

國土被凱霍斯魯二世的三名兒子瓜分。

長子凱考斯二世(kaykausii)取得克澤爾河以西地區的統治權。

他的弟弟基利傑阿爾斯蘭四世(kilijarslaniv)及凱庫巴德二世(kayqubadii)在蒙古人的監督下統治克澤爾河以東的區域。

1256年10月,拜住在阿克薩賴附近擊敗凱考斯二世,安那託利亞落入蒙哥手上。

1260年,凱考斯二世由科尼亞逃到克里米亞,在1279年逝世。

基利傑阿爾斯蘭四世在1266年被處死,凱霍斯魯三世(kaykhusraiii)成為安那託利亞名義上的統治者,實權則由蒙古人或攝政王行使。

國家開始分裂成多個細小的酋長國(貝立克),這些酋長國脫離蒙古人及塞爾柱的控制。

1277年,馬木留克蘇丹拜巴爾一世響應安那託利亞,擊敗蒙古人,暫且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