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arab)帝國形成之後,作為先知繼承者的哈里發(khalifa)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滿足阿拉伯人對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擴張運動。

在鷹旗旗幟下,沙漠中的遊牧民族開始征服世界的行動。

阿拉伯人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於拜占庭(byzantiu和波斯(persia)的南部邊疆。

他們前進,他們作戰,他們征服,他透過血與火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龐大帝國。

鼎盛時期領土達到1339萬平方公里。

是人類歷史上領土東西跨度最長的帝國,僅次於蒙古帝國。

鎮壓了內部反對勢力後,第一任哈里發伯克爾(bakr,573-634)隨即向敘利亞(syrian)方面發動了擴張戰爭。

巨大勝利的強烈刺激下,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歐麥爾(ur,586-644)發動了阿拉伯歷史上空前的大征服運動。

635年,哈里發的軍隊同時對拜占庭和薩珊波斯(226~651)展開了進攻。

被稱作“安拉(allah)之劍”的哈立德·伊本·韋立德(khalid,?-642)將軍,率領阿拉伯人迅速透過人跡罕至的敘利亞沙漠,在雅穆克河(yarkriver)畔一舉殲滅了拜占庭5萬大軍,佔領了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dascus)。

哈里發軍隊的接連勝利,迫使被圍困兩年的耶路撒冷(jerusale於638年請降歸順。

面對阿拉伯人猛烈的攻擊,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悲哀說道:“敘利亞,如此美好的錦繡河山,還是歸於敵人了!”

佔領敘利亞後,4萬阿拉伯鐵騎乘勝揮師東進。

637年,哈里發的軍隊佔領了伊拉克(iraq),並向波斯腹地不斷推進,最終於642年在卡迪亞戰役中徹底擊敗了波斯軍隊,征服了已有四千多年曆史的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是位於西亞伊朗高原地區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

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於阿拉伯帝國。

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非王朝、愷加王朝等。

全盛時期領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

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依蘭沙赫爾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中古雅利安人的帝國"。

551年,波斯薩珊王朝建立,吸取東方先進文明後迅速崛起。

於571年國力達到全盛。

後期由於黑暗統治,國內農民起義不斷。

651年被迅速進行侵略擴張的阿拉伯帝國所滅。

波斯帝國興起於伊朗高原的古國,波斯人屬印歐語系的一支,約公元前二千年代末葉從中亞一帶遷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爾斯地區),有十個部落(六個農耕,四個畜牧)。

曾一度處於米底(des)統治之下。

波斯這個詞已被用了數個世紀,主要是西方,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