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也許是歷史上名聲最響的帝王了,他的名字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國號延續了600多年,這個龐大的帝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扼住大陸交通的咽喉,曾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最繁榮的帝國之一。
土耳其人,一個在世界民族大遷徙的洪流中飽經滄桑的民族,從伊朗高原西部到小亞細亞,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在小亞細亞,他們成為安拉的子民。
後來在蒙古人的逼迫下,他們大約400戶人家在首領艾爾圖格魯勒的帶領下遷到了小亞細亞,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家之地。
當時,控制小亞細亞大部的是土耳其人的羅姆蘇丹國,羅姆蘇丹給予同族的奧斯曼人以慷慨的待遇,將小亞細亞西北部同拜占庭帝國接壤的索古德地區封給了艾爾圖格魯勒,作為藩屬以拱衛羅姆蘇丹國。
艾爾圖格魯勒就是奧斯曼的父親。
1290年艾爾圖格魯勒死,32歲的奧斯曼繼承了首領之位。
當時的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奧斯曼的國家蒸蒸日上的同時,他的宗主國羅姆蘇丹國在蒙古人的一再打擊下分崩離析,1308年終於走到了它的盡頭。
在關鍵時刻,奧斯曼接過了土耳其的大旗,1299年宣佈獨立建國,自稱埃米爾。
1300年又自稱蘇丹(意為最有權威的人),這就是600多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源頭。
奧斯曼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和組織者,在他領導下奧斯曼國家不斷發展壯大。
他成功的原因除了個人出色的才能之外,還有以下幾點:1、他高舉聖戰的大旗,以神的名義,將宗教的和半宗教的團體凝聚在自己旗下,彙整合一股強大的力量;2、他對聖戰中立功的人慷慨地賜予土地,從而贏得人心;3、他胸懷廣闊,除了土耳其人之外,還接納了大量其他民族的伊斯蘭教教戰士,甚至能容納非伊斯蘭教徒。
幸運的婚姻提高威望
奧斯曼以其才能和氣度得到德高望重的伊斯蘭教蘇菲派長老謝赫的賞識,娶了謝赫的女兒馬勒哈。
這場幸運的婚姻大大幫助了奧斯曼的霸業,因為謝赫的聲望,更多的伊斯蘭教戰士投奔到奧斯曼旗下。
謝赫在奧斯曼即位之時,曾向他贈送了寶劍"勝利之劍",此劍後來成了奧斯曼帝國曆代君主即位時受贈的聖物。
擴張到拜占庭帝國
奧斯曼一直避免向他的前宗主國羅姆蘇丹國開刀,羅姆蘇丹國滅亡之後,由於國力尚不夠強大,出於策略,他又承認統治波斯的伊爾汗國為宗主國,曾代表小亞細亞各公國向這個蒙古朝廷納貢。
奧斯曼擴張的主要目標是異教徒的拜占庭帝國。
千年古國拜占庭此時已如身患痼疾的老人,它的軍隊主要是僱傭軍,又不再有東征的十字軍給它支援,在伊斯蘭教名下團結一致的奧斯曼人攻擊下節節敗退。
通向歐洲之夢
奧斯曼先後佔領的拜占庭城市有艾斯基謝希爾、萊夫凱、卡加希薩爾、伊內格勒和耶尼謝希爾等地。
他因為在1301年在巴法埃農戰役中擊敗拜占庭軍隊,而贏得了"貝伊"的稱號。
他佔領小亞細亞西北部的美朗諾爾城之後,將該城改名為卡加希薩爾,並遷都於此,作為進一步前進的據點。
接著,奧斯曼將目標指向了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最後的據點--布林薩,只要拿下了布林薩,通向歐洲的馬爾馬拉海峽便展現在眼前。
這場圍攻戰進行得非常艱苦,前後持續了9年之久。
在即將破城之時,奧斯曼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1326年,奧斯曼給他兒子奧爾汗留下了"要公正、仁慈、珍視學者、保護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