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11年(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

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

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

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曾國藩五歲啟蒙,六歲入家塾“利見齋”。

雖然曾國藩自幼資質平平,但卻勤奮好學,八歲便可以讀四書五經。

曾家一家人都志向遠大,或許是曾父在考取功名這條路上走得太坎坷,所以對兒子的管教更是之嚴厲。

1826年(道光六年)春,應長沙府童子試,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陽唐氏宗祠讀書,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

“耕讀傳家”是曾國藩爺爺留下的家訓之一,曾父是出了名的讀書用功,雖寒窗苦讀幾十年,可還是一次次的落榜。

1832年(道光十二年),在歷經16次科舉考試之後終於考上秀才,43歲的他甚至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參加考試,兩人先後一同被錄取。

被委以重任的曾國藩隨後便被父親送往衡陽學府繼續深造,而他的老師就是當年自己父親的同窗歐陽滄溟。

相傳歐陽滄溟生性孤僻卻飽腹經綸,並且學富五車,入學後的曾國藩更是不恥好學,很快就得到了這位老師的讚許。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已經到了成家立業的曾國藩卻還沒有一門親事,歐陽滄溟就想著幫舊友一個忙為他介紹婚事。

經過幾番考究,於是選中了當地王姓大戶人家的閨女,曾家人皆大歡喜,但到了大婚之日時王家的貴賓卻遲遲未到,最後得知新娘當天悔婚。

這下可急壞了曾家人,曾國藩也一度感到很尷尬,事情辦砸了,歐陽滄溟這個媒人臉上也不好看,騎虎難下。

最後他想到自己家女也到了適婚年齡,略懂文墨,只是相貌醜了點,就和曾國藩說願意把小女嫁給他。

曾國藩父子當即答應,於是他就這樣成為了歐陽滄溟的女婿,而自己的老師成了他的岳父,看起來是皆大歡喜。

1834年(道光十四年),曾國藩進入長沙著名的嶽麓書院演習,同年參加湖南鄉試,中試第三十六名舉人,並動身入北京準備來年的會試。

1835年(道光十五年),曾國藩會試未中,寓居北京長沙會館讀書。

次年恩科會試再次落第,於是返回長沙,於同鄉劉蓉、郭嵩燾等居於湘鄉會館。

郭嵩燾,男,乳名齡兒,學名先杞,後改名嵩燾。

字筠仙,號雲仙、筠軒,別號玉池山農、玉池老人,湖南湘陰城西人。

晚清官員,湘軍建立者之一,中國首位駐外使節。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進士,咸豐四年(1854年)至咸豐六年(1856年)佐曾國藩幕。

同治元年(1862年),被授為蘇松糧儲道,旋遷兩淮鹽運使。

同治二年(1863年)任廣東巡撫,同治五年(1866年)罷官回籍,在長沙城南書院及思賢講舍講學。

光緒元年(1875年),經軍機大臣文祥舉薦進入總理衙門,不久出任駐英公使,光緒四年(1878年)兼任駐法使臣,次年迫於壓力稱病辭歸。

光緒十七年(1891年)病逝,終年73歲。

郭嵩燾年少時曾就讀於湘陰仰高書院,道光十五年(1835年),18歲的郭嵩燾考中秀才,第二年進入著名的嶽麓書院讀書。

強調經世致用、堅忍不拔、不尚玄虛、摒